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温州平阳的那些至今还保留的一些古街 !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温岭最大的网友活动自助平台

每天为你推荐一条网友自发组织的活动

节假日想去哪玩?先看看[大温岭论坛]

“不要走得太快,让灵魂跟上。”

老街是城市繁荣的印记,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全国很多城市都把老街拆了建成现代化的步行街,甚是可惜。文化在城市中失去了载体,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老街是古镇,新城繁荣的根基,是子子代代薪火相传的元素之一,是儿时的记忆,游子的乡愁,老人的故事,是指引未来航程的足迹。

今天就带大家重回平阳的一些老街,开始我们的回家之旅,寻根之旅!看看哪一条是你小时候曾经生活或走过的古街!


1、顺溪上街-最古的老街

"浙南乌镇"当仁不让属于顺溪古镇-顺溪上街。拥有平阳保存最完善的明清古街以及一大片浙南大屋,古宅,石头房,俨然一个“浙南明清古建筑活化石”。是望族陈氏八房兄弟在明末清初迁入始建,后陆续加建,当地人也纷纷效仿,宋朝遗构遂在浙南大地巍然成风。

踩着鹅卵铺得地,抬头依稀看到解放初部队和党支部入驻时的标语,细数着每一处年代不同的石头房,木门台,都代表着一段独特的历史;推开嘎吱作响的沿街木门,都是一幅幅原生态的生活场景,老药店,理发行,南北货行等街头的老行当依旧透出当年的余韵。

如今顺溪古建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镇也成为了温州十大历史村落之一。


2、坡南古街-最有故事的古街


“平阳县城自古就是“两浙咽喉、八闽唇齿”的交通要冲,坡南又是平阳县城内河航线启始点之一”(黄剑萍)。历史最早朔源至西晋太康年间,是浙闽通行必经的古驿道(类似国道)。宋朝爱国诗人陆游南下经过此地,留下了《平阳驿舍梅花》的诗篇。如今城楼,茶亭,庙宇,古宅,老字号,牌坊等一应俱全,留下道不尽的故事和穿越千年的喧嚣。热心乡土的李炜老师还专门为此花了6年时间收集整理了《古道坡南》一书,对深度探寻坡南掌故提供了最好的攻略。坡南古街几年前已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塘街一道成为温州文化兴市、古文化修复的地标工程。希望政府能更好的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措施,还原我们一个原滋原味的古道坡南。


3、栈前街-最伤痕累累的古街

栈前街曾为渔村小路,随着明末清初大迁界,大动荡的历史时刻,潮涨潮落,直至洪波退去,鳌江迅速成为浙南新星,人称“瓯闽小上海”,栈前街也奠定了当年辉煌,接纳了无数远洋巨轮的货物,“栈前”一说从此始。

可旋即就吸引了财狼的目光:1911年小渔村建镇,1931~1945年间,,民房和百姓性命遭到空前威胁和伤害。栈前街会馆巷,公屋巷等洋行,会馆相继陨落,繁华几近匿迹,弹幕横飞,火光四起,残恒断瓦,弹坑遍地,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者,数不胜数;缺胳膊少腿,无处医治,呻吟而死的比比皆是。,在鳌江口外打了木桩,从此淤泥阻塞了鳌江口,古鳌头千帆蔽日,潮头如鳌的繁华与景观戛然而止。如今唯有残留的老宅和上了岁数的老人依稀为我们辨别那一段坎坷的历史。


4、山门老街-最光荣古街

车站旁如今依然保留有大片古街、古榕、老房、老门台的原貌,它们见证了山门红十三军开赴前线的经过,当年父老乡亲一边拭泪一边光荣地目送儿女上前线,从此开始了800壮士那一段可歌可泣,舍家卫国的壮烈历史。

悠悠岁月,青葱竹林,铺着鹅卵石的天井以及流淌的水池仿佛还能照出着那段血雨腥风,风雨飘摇的苦难岁月。让我们不禁感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恩先烈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5、青街-最风情老街

青街乡深处大山,是原汁原味的畲族乡,至今王神洞等村依然保留着大量原生态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当然还有当年最繁华的古街-青街,“青街竹,顺溪房”,或许是因两边的青葱竹林而得名吧。让人最记忆犹新的是浙南原物,保存最完善的明代大屋-池氏大屋,活着的一个明代原生态民居生活标本。走进院落,扑面而来的就是悠悠古意,因为几百年的氧化,许多缘和榫已经泛黑,却丝毫没有腐朽,坍塌的气息,只有历久弥新,坚若磐石,留下人和自然交相辉映的原生态生活图景。

古院至今保留门台,天井,门厅,大小十几间厢房,后花园,柴房,茅房等配置,想了解研究明代平阳乃至浙南客家,畲乡生活的,大可以借此穿越一探究竟。还有大量隐逸在水泥房背后的中晚清大屋,需要游客耐心探访,总能发现惊奇,如陈氏兄弟遗留的两处老房。从细部雕花,柱基纹饰,天井的地砖,藻井,以及二层花楼布局,精美窗格,筒瓦,滴水,我们可以看出明清两代截然不同的面貌和格局,明代古拙,清代秀丽。这也折射明末清初那段动荡的历史:连年灾荒,内忧外患,国库和人民生活严重亏空,于是才有了崇祯皇殉国后的一句话:“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行走在青街,依然还能见到许多沿街木栈,古朴木房子,是明末至近代兴盛沿革的印记。青街是浙南闽北通行的商路,也是浙南传统畲乡,经营着当地传统手工业和土特产,自然有很多商贾、店家、客家人在此安居乐业,经营买卖。街的尽头是明代的原物-最老的睦源桥,是青街的象征和历史见证。它像一位老人静谧地注视着这一切,将历史原封不动保留至今;像一个说书人生动地述说着每一个走南闯北,过桥人的故事。当年的繁华娓娓道来,如同桥下缓缓流淌的涓涓溪流。


6、腾蛟古街-最文风鼎盛的老街


“卧牛山下农家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小腾蛟地界(当年就一条老街),风景一枝独秀,让人啧啧称奇。从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太平天国将领白承恩,再到百岁棋王谢侠逊,为当代数学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直至近现代涌现的近十位科学院士、物理学家、教授等,名人不胜枚举。从一条古街,一个古镇走出,代代薪火相传,从未间断。一处处古迹,一个个名人故事无不讴歌了华夏民族优良的基因和传统,也映衬了此地极具传奇色彩的水土。伴溪而居的老街依旧,白墙黑瓦的老房,老铺还是当年的模样,20年代名人题词的棋王碑林,苏步青故居以及霁山碑林近在咫尺,仿佛还能徐徐听到回荡千年的琅琅读书声;一个个“诗书礼仪,勤通六艺,耕读传家,精忠爱国”的故事跃入脑海...不觉中为浓重的文风所熏陶。


7、塘古路-最知味的古街

塘古街沿古海塘而建,是古鳌头的见证者,随着海退人进,明朝县令朱邦喜首次修塘,让这里从此有了人烟,这条塘最早也有了它的名称:朱公塘。“时蛎灰壳缺乏,忽潮拥蛎壳至,修塘足用。塘成该地之田,尽为膏壤,乡民称之为“朱公塘”。”(详见《鳌江旧时记》)沧海桑田几百年,世事浮沉无数载,明末迁界后,直到清乾隆年,沿海才迎来第一波移民,繁衍生息,几近波折,百年老店金三益、李家秤店、近百年塘古粮店的先人遂扎根,后1930年的平阳第一份刊物《市街》报道了金三益老药房。杨府殿、陈十四娘娘庙、史建清乾隆的三官亭也云集了信众,后杨府殿在近代为本地实业家、进步人士王文川等筹资设为近代小成学院,培养新青年,报国图强...

塘古路冲破近代硝烟和当代几轮旧城改造后,沧桑印迹几乎荡然无存。如今旧城换新颜,展现了多彩的一面:成地道的小吃一条街。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这里总是人流赞动,熙熙攘攘,各式各样的小吃早已摆上个个小店的显要位置。这里值得称道的有三十多年的阿芳、佳香、乐口福等三家烫菜老店,还有早餐糯米饭老店、塘古北的三角煎包店、花里斑斓粥铺;往南走,平阳示范餐饮-塘古面店、鳌式蛋炒饭老店、以及杨殿前阿斌温州鱼面等。

另外其它全国各地特色小吃,如砂锅、水煮鱼等也云集于此,华山论剑,百家荟萃,争奇斗艳。享受美食的过程中去细味历史也不失为一件雅事。


8、南门街-最繁荣老街

鳌江南门街从陡门头的北宋水闸,旱桥算起,应始于宋。当年是县城横阳通江口渔村古鳌头,经江口渡达江南的一条乡间小路。随明清历史一波三折起起落落,渔村几近湮灭,唯有阡陌依旧。直到宣统年,古鳌头设镇开埠,遂迎来盛况。连通八角亭和江口码头,八角亭再过去就是殿后街,原来的老菜场,八角亭旁是平阳埠,左边是栈后街,安澜新渡至方岩,古鳌南路至雁门北港...为此优势的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八方来客,当年有郑宝华银楼、还有吴家布行、魏家印刷铺等,也造就了八角亭天然的鱼市。清晨或下午,随涨潮,便有大量最新鲜的海货跃入渔民的网兜里,有大小黄鱼、螃蟹、海蜇等无形的黄金(如今大小野生黄鱼几近绝迹),再搬上八角亭售卖。此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十里八乡,昆阳山城,方岩下,甚至几十里外的外埠人来选购鲜货的也大有人在。

随后通过这便利的交通优势,内埠火轮,外埠渔轮,方岩轮渡,挑夫,马车以及新的交通工具货车分流到小南,浙南闽北各地。和栈前街共同构成“古鳌头”商圈,也收获了昔日“瓯越明珠”“小上海”的美誉。南门街-八角亭的辉煌是任何一个老鳌江人都会津津乐道的。


9、钱仓老街-最皇家血统古街

钱仓发迹于五代,是温州北宋时期四大名镇。吴越国王钱镠因愿齐捐建“保国寺”祭祀钱王功德,故取道温州府至南雁荡山,途径钱仓逗留宝胜寺,而寺庙简易行宫也从此称为钱王一宿楼,前仓有感钱王眷顾,故易今名。千年后,沧海桑田,新路将钱仓拦腰切断,昔日老街无处寻踪,只有连通南门和北门的半截老街健在,却依旧掩饰不住历史的璀璨,承载着钱仓人的信仰。

清一色都是双层木房,呈上寝下铺的格局。曾经商贾云集,风华绝代,出过诸如隆泰糕饼店、香山药店、谢裕泰南货店、刘昌宏伞骨店、叶帮弟圆木店、李宝兴典铺、钱仓米行等商号,南北货商汇集一起,是区域之中心。

幸存的明代老城门仿佛还能读出当年的人潮涌动、熙攘的客商。在人群询问通行的场面,北城门已毁,唯有城边河水的西浦桥还在。这是世界上第一座跨海梁船筏桥基-北宋万安桥同年代的微缩版,平阳所仅见,是历史上供南下北上浙闽两地的客商,官员通行的要津,也再次印证了钱仓曾经的繁华和高贵血统。


10、塘川古街-最返璞归真的老街

塘川和大岙底,1300年之前曾是拱卫横阳,小南平原的大海塘,东瓯乡民已经在这里耕耘,至今保留西周石棚墓的遗迹。随着造陆运动的演化,形成如今的面貌。从古代演变到近现代。从塘西、塘东村现有很多房子依着山势排列,有序散布在山腰、山脚、平原上,我们便可以感受当年的盛况。许多房子都是不断加建过,一栋院落有清及民国的建筑。

塘川的最完好的老街尚留有完整清代花楼、门台,还有祠堂、古戏台各一座,其余清朝,民国老木房、民宅、石头房依然鳞次栉比沿整条街分布,大部分采用当地的花岗石。大户天井用青砖,错落有致,体现原生态美。

老街背后是一道特殊的屏障-罗垟山。天师岩的怪石,尤其夺目,特别是风轻云淡,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满屏的绿意和花岗岩地貌的奇石怪岩簇拥眼帘,让人豁然开朗,心情舒畅,拂面的清风,如饮甘醴,使人微醺。

大温岭论坛微信号:BBSdawenling

活动召集本地采摘旅游团合作农家乐推广广告投放等请联系:

花农微信:13666823377(←长按复制)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