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汉中市构建茶产业发展“五大体系”助农民增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茶以悦己,茶以贵人。



十年来,汉中茶叶发展蹄疾步稳,逐步扩量增效、做大做优,已成长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农民脱贫致富高效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坚持政策引导,构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市委、市政府制定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锲而不舍支持其发展,10年里先后3次做出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决定,落实了财政投入、土地利用、科技人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来,每年争取中省资金5000万元以上、市财政安排1000万、茶叶重点县财政配套不低于500万元专项资金;市、县整合产业资金、综开扶贫资金、国开行贷款等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支持茶产业发展;茶业重点县对新建茶园给予每亩500至1000元的建园补贴,并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植被恢复、茶叶机械补助政策。


坚持延伸链条,构建完备的生产经营体系。一是做大茶园基地。实施良种繁育、茶园建设工程,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2800多亩、标准化丰产园35万亩、现代茶叶园区41个5.6万亩,实施低产茶园改造30万亩,茶园的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二是做精深加工。实施茶厂优化改造、精深加工工程,对360多个初制茶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建标准化茶厂40个、培育清洁化生产线企业50家,发展精深加工企业45家,夏秋茶原料利用率提升到35%。三是拓宽营销渠道。建成7万平方米的汉中茶城,打造集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科技研讨、技术培训和会展、品茗、休闲一体的茶专业市场,在茶叶主产区建设茶叶批发市场16个。统一品牌标识,在市内开设品牌经销门店808家,在大中型城市开设直销、连锁店370家,65家企业开设电商、微店等新型销售平台。四是培育经营主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市从事茶叶经营组织180家、个体工商户710家,整合较大型茶业企业,组建汉茶集团,打造茶产业“航母”。


坚持科教兴业,构建过硬的科技服务体系。围绕茶产业发展,健全科技人才培育,技术研究推广机制,狠抓专业人才建设。在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茶叶专业,市茶业协会和西乡县分别建立了茶叶职业技术学校。近三年,培养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技师近5000名,建成300余人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其中中高级职称80多人。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等技术合作,围绕茶产业重大课题联合攻关,全面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茶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高于农业科技贡献率7个百分点。


坚持品牌引领,构建响亮的品牌营销体系。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实施茶叶品牌整合工程,将原有20个名茶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授权市茶业协会统一注册,作为汉中茶叶的公用品牌,产茶县全面推行“四统一、一强化”(统一品牌、统一工艺、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强化市场监督)。大力宣传推介汉茶品牌,拍摄编撰《茶香天汉》《汉中茶谭》《汉中茶科技》,连续多年举办“汉中仙毫”茶叶节会,组团到大中型城市开展宣传推介,推动汉中绿茶进入京津沪等一线城市。积极参加“品牌万里行”活动,“汉中仙毫”两次走出国门,行程3万多公里、历经20多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了汉茶魅力。“汉中仙毫”先后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绿茶类唯一金奖、“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17年“汉中仙毫”以20.77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17位,成为陕茶中最亮丽的名片,引领着汉茶产业跨越发展。


坚持品质取胜,。制定完善了《汉中茶叶生产技术规范》《汉中仙毫加工技术规程》《汉中红茶生产技术规范》等生产标准,开展了“三品一标”认证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了汉茶的生产、加工和包装,建立了完善的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目前全市有14.7万亩茶园、71个企业、150个产品通过了各类认证,其中绿色茶园3.7万亩、有机茶园8.9万亩。,农业部门联合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定期开展巡查,严厉打击无证无照、以陈充新、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了“汉中仙毫”品质过硬、茶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市委政研室市农业局)


在陕做茶,人人必读。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