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一条有梦想的白鱼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

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我想,做茶也是一样

/

有梦想的人有未来| 第632期


文字:小文  声音:杨译 



最纯粹,最极简的茶类,就连初喝不久的茶友也能从嘴里叨叨出来:白茶呗!好像跟颜色有着讳莫如深的关系的中国茶,实则只是体现在各类工艺上的细节…


聊到这,就有沉不住气的朋友该发言了,他下一句准得说白茶,因为他们最近有了一款古树白茶叫:《半藏.古树白茶》…


好吧,一身白衣如雪的《半藏.古树白》,作为今天主角登场的方式,依旧是画风清奇,就如同它的工艺一样:东方留白式的极简智慧,用最简单也最自然的方式呈现,也一如它的茶类归属名称:白茶…


今天的关键词:白…



《壹.不杀不揉的极简智慧》


一说杀青?哦哟,电影要拍摄完结了?no,no,no!!别笑,认真点, 我在认真讲茶呢!此杀非彼杀,今天说的是白茶别走错片场了…


一说起杀青大多数茶友们并不陌生的一个词汇,脑海中画面感极强,一口盛满鲜叶的老铁锅,一双不断上下翻飞炒茶的手。对于绝大多数茶类杀青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可对于白茶这位极纯粹的主角而言,确是可以丢掉的。为何…


首先先聊何谓杀青:(干货来了哟)即通过高温钝化茶叶本身的活性氧化酶,抑制茶多酚的酶促反应(即持续转化,就像导演喊:停!)经杀青之后茶青变得柔软,凉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揉捻:揉捻的主要目的在于破坏茶叶本身的细胞破壁率,使与沸水结合之后能够快速有效的析出内含物质融合在茶汤之中…


而这些,白茶却通通不用。只经过适度萎凋加干燥就能压制成型。更像是一片自茶树上飘落的自然茶叶,最为极简的工艺造就了白茶更为原始纯粹的口感状态。我是如此理解的:白茶,作为一款后发酵类茶,通过极简的工艺状态极大保留了茶叶本身的物质状态,剩下的就是把自己交给岁月,与时间碰撞出更多火花…



《贰.此白非彼白》


生活这条狗啊,追的我连从容撒泡尿的时间都没有,最近关于《半藏.白》面世以来,那是一路的尬聊,尬问啊。列如:半藏白是个什么鬼?白茶?古树白茶到底好在哪?你有具体的文献数据可供参考吗?拿个木盒子装起来是个砖吗?不是砖,那散压又是个什么鬼?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首先关于《半藏.白》更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2017所制的一款云南古树白茶。在目前市场上的品饮体系里大家喝到的白茶多为福鼎,政和区域的小叶种白茶树所制的白茶,而用云南勐库大叶种去试制白茶更像是一次划时代的突破…


《半藏.白》喝到之后完全颠覆了以往对福建白茶的理解,香气以(蜜香为主体,随冲泡的急缓药香,兰花香,海南沉香层层迭出)。茶汤的结合度极佳,最为夸张地实验是3g古树白茶冲泡20泡依旧饱满,继而还能再煮上一壶,其丰富的内含物质不言而喻。在后期白茶的后续转化过程中相当的看好…


散压法是一种第三类的压制工艺状态,看似松散似“砖”却更为通透空气。(多数后发酵类茶习惯于在厌氧化的反应状态下进行深层次转化),在无缝榫卯结构盒体的保护之下能够更好的存留茶本身的香气,通透性极佳的散压法加剧了茶叶本身的转化速率,打破了传统形制认知层面的新格局…



《叁.古树白的具体玩法》


或许我们都太念旧了,难以接受新生状态。可是,对不起,我是古树白茶根植岁月太久,在更深厚的物质基础在泡法的演绎上也是有趣的紧。结合目前的品饮体验,可以尝试多g量泡饮:3g,6g。古树白茶的内含物质在这不同的投量方式得到不同状态的演绎…


一:从最轻的3g,能够很细腻的感受到古树白茶的水路细腻,整体上的“冰糖甜”甜润饱满,伴随施泡轻重出现的微微药香,和超强的耐泡度,让你从素颜中去认识它的美…


二:适中的6g,相对很中肯的一个投量,在此投量中一转在3g中表现出的细腻部分,伴随施泡的轻重蜜韵,药香层层迭出。完美的诠释的古树白茶的状态,建议30泡左右,之后还能再体验煮茶的状态。

两种不同的建议投量,最终呈现出古树白茶迥异画风,即便如此。更多的期待依旧放到多年之后的绽放...


                                             

《肆.跳跃性总结》


看到这相信绝大多数看官心里都在嘀咕:叨叨半天,不就是想要让我买茶嘛!嗯哼,对的还想建议你多买些呢。不然喝不到大后期转化之后的古树白茶,实乃人生一大憾事。关于古树白茶的细节点阐述的很清楚了,剩下的就交给岁月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