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 - -
楼主

茶叶茶

 

 文 | 金寨许磊 



上大学期间,两件事让生于产茶区的我颇感自豪。

第一件事是亳州利辛的同学把打开水叫作“打茶”,我好奇地问:“那你们把真正的茶叫什么呢?”

“茶叶茶!”

“怎么叫‘茶叶茶’?”

“我们那里,农村人儿要是天天弄个茶喝着,非得被骂成败家子儿不可!只有干部才配喝茶,走到哪里都拎着个茶杯子,里面飘着茶叶,让人看着!多有身份?多有派头!所以叫‘茶叶茶’。”

我顿觉高大起来,不成想喝茶居然还有如此的荣耀!

 


第二件事是五一假后,带了两斤新茶到校,刚打开一袋泡喝,欣然于新茶的滋味,有事打个岔回来,一袋茶叶居然没了!——被弄光了!还不知道谁们弄的。

这让我既心疼,又感慨。倒不是心疼茶叶的价值,而是因为我喝惯了茶,没有它过不掉日子,从家里带的“口粮”,是经过计算的,一斤茶叶,该喝上一个月的,就这么没了!以后要过紧巴日子了;感慨的是:没想到爱茶的“”还真不少。

 


以后也就多了对茶的观察与了解,发现我素来等闲视之的茶叶,其“际遇”竟如此奇特!

总有好事者、有心人,喜欢“炒作”茶叶的产地和功效,将之作为噱头,作为卖点。国内的几款名茶,价格高企时,动辄几千元一斤,多金者趋之若鹜,追捧不迭。名茶俨然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茶叶品质的优劣,也与所谓的含有啥“稀有元素”无关,没有什么“鸿茅药茶”,茶叶没有“大力丸”的治病功效,那些把茶叶当药作卖点的,纯属居心不良,是对茶“品”的侮辱。


茶叶的档次,更不能仅是看包装。那些高大上的包装,价格都是几百大元,甚至超过了茶叶本身价格,“买椟还珠”的成语正适合这样的行为。所以会买茶的,只需一个至简的茶袋足矣!还有些人买茶时喜欢以“两”计,认为会节省些,却不知一斤茶叶分成“两”包装,价格会翻几翻。


那些喝茶喝产地、喝功效、喝价格的人,其实是不懂茶的人。

不要盲从迷信于茶叶的产地,茶叶没那么娇贵。真要是娇贵了,那还叫个茶?若要非得说道说道茶叶的“骨骼清奇”,那也不是不可:好茶必产于高峻的山区,因为能它让茶叶孕育更长时间,低矮之地的茶叶已经罢市了,这里还没有开始采摘。气候温润的地方所产之茶,由于孕育的时间较短,所以喝起来味道甜腻清淡,缺少悠长回甘之感。


纯粹的高海拔也是不行的,那只能让茶叶的叶形单薄而味道苦涩,所以除了生长得海拔高,还得是窝风向阳处,也得土壤合适,更得水汽足。晴时,得日月星辰之光照;阴时,得雾霭山岚之滋润。这样的茶叶叶厚汁浓味正,别个茶泡两道就寡淡了,它可泡五道还很有味。


能符合这些条件的地点不多,且面积都不大。我的家乡有“抱儿钟秀”、“齐山云雾”名茶,但真正的产地抱儿山和齐山蝙蝠洞周遭,仅方圆几公里而已。每年产茶季节,车流如织,“内部消化”了,哪里还有流入市场的份?门店有售卖的,多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能卖得多少真货?

不能觅得“好出身”的茶叶,也不必心焦气躁。产地只是好茶的一个条件而已,只要是山区的茶,差别也大不到哪里去。


好茶的真正要素在于采摘的时令和“炒作”的火候!

采摘的时令,要选在清明前,这时候正是阳春三月的天气,日暖洋洋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切醺醺然,如梦幻般地美妙。这茶刚长出芽来,那嫩油油地柔弱、那鹅黄的色彩,令人爱怜,但脉络里分明地流动着绿,似针如毫的叶芽,采摘半天还未能盈盈一握,那细腻光润的感觉令心神儿荡漾起来。清明之前采的茶被称为“明前茶”,清明时节,阳光不燥,浮灰未起,百虫不侵,此时采摘的茶叶最为细嫩清爽干净,这也是人们喜爱明前茶的因由。


刚采下茶只能叫茶草,要成为口中茶,还需要历经千回百转的磋磨和水火的无情炙烤浸泡。常看到电视上所谓的大师,故作高深、装腔作势地舞弄一会——“礼成”!然后就泡茶安享了——这不是开玩笑嘛!这是假“炒作”,茶叶需要真“炒作”:茶草要经历杀青、搓揉、盘条、拉火、放置、装袋等环节。其中盘条环节决定了茶叶的形象是否规整好看,要剔除大小不一的茶草,要将叶片拍打绵密服帖周正。



这些环节里,最为重要的是“拉老火”,这个环节决定了茶叶的最终品质。现在的茶叶,多是用电炒制,电加热是恒温的,不能使茶叶达到最优质。真正拉老火用的是栗炭火,黄栗树烧出来的炭火,火焰可达尺许。

两人提着茶炕,在栗炭火上一罩即走,按照顺序轻翻后,再罩火即走,反复如是。拉过一次老火之后,要搁上几天再拉第二次。第三次老火应该等一个阴雨天后,让茶叶回一点潮,再开始,这样能避免拉出糊味,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拉去茶草里的水分,烘焙出茶叶的香味。拉过三次老火的茶叶颜色一定是灰扑扑的,若是绿茶则有霜一样的东西附着在茶叶表面。现在的茶商,多仓促连续地拉两道老火就装袋了,基本不会拉三道老火。一个原因是每拉一次老火,就会折二两秤,费时费力不说,这是多么大的经济损失!再者,不懂茶的消费者,只喜欢茶叶泡出来那种绿绿的感觉,如若拉三道火,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莫以为喝茶就是高雅者的专利,“茶余饭后”,“粗茶淡饭”这些词语,都说明了茶叶就是寻春百姓的生活内容之一。喝茶可雅可俗,你雅人细茶香茗把玩轻啜,偷得了浮生半日闲,寻着的是悠然自在;我老梗粗茶大碗牛饮,消解了暑气与干渴,感受的是口舌生津。你不能说哪一个获得的快乐更多。

那些将喝茶这等寻常事搞成“茶道”者,一味地拘泥于程序,崇尚于茶具,犯了,反而失去了茶文化的内涵。喝茶喝的是茶的底蕴,追求的是茶的真味。茶道的精髓在于:有名其实无名,清味其实至味,独乐其实大乐。品茶品的是一份悠然与清苦,茶叶的真味是清苦,与浓酒有着截然的区别。所以,君子之交一杯茶,俗者情浓三杯酒。

 


吾寄身于红尘世俗间,不敌岁月,两鬓渐苍。闲暇时冲泡一杯明前茶,看茶叶在杯中浮沉、舒展,形如兰花初绽,色似鹅黄温玉,香若春风馥郁,则有如沐春风之感;轻啜香茗,甘苦入心,喧嚣出耳,忘却世界,也被世界忘却。胸怀就大了,世界就小了。天和地都是我的。

生活中的风雨,人生中的失意,在沉吟中消逝无形。

管他世上千万事,任我轻笑两三声。

何其快哉!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致谢金寨摄影者!)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