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人文黄山】关德军:雪庄和尚居山期间交往的几个重要人物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简介:关德军,1963年生。,安徽省美协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参与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蓝皮书和《黄山保护与管理实践》《黄山是吾师》等书的编撰以及《神奇黄山》《黄山四季》《黄海大观》《黄山世纪风》《中国画里的乡村—西递》等系列影视风光片的摄制、编导等。


雪庄和尚居山期间交往的几个重要人物


史志的记载让我们看到了雪庄的奇诡、孤清、冷傲的一面:他能被雪埋数尺而不僵;能绝粮七日而不死;能叱虎而退;能于京师终日嗜睡,与人不交一言;能于皇帝面前力请还山等等,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描写,实只是为了强调其孤高气节,不无夸张成分。然现存更多的他与友人诗歌酬唱、相互交往的资料,给我们展示了雪庄现实生活的另一面。

 

雪庄与汪士鈜

明末清初,徽商鼎盛,徽州汪氏家族在外经商者众。这些商人发达之后,大多回乡置田构屋,修桥补路,建祠堂、筑书院,购买山产赠作寺庙日常之资,与高僧大德交友。汪士鈜便是徽州汪氏家族的佼佼者,尤其在清初,以他为代表的徽州士绅,对黄山的护持,特别云谷景区的开发,贡献巨大。

汪士鈜(1632——1706)原名徵远,字扶晨,号栗亭,徽州潜口人。工诗,王士祯言其“工于诗,古选尤闲淡,有王(惟)韦(应物)之风。”且“生平喜交游,笃风谊,一度流寓苏州、扬州间。曾归汪沐日之丧,为之营葬”,在外界有着很好的人脉关系及口碑。他与黄宗羲、屈大均、施闰章、王士禛、宋荦、吴绮、吴菘、渐江、江注、梅清、梅庚、石涛、汪洪度、吴瞻泰等人交谊很深,时相酬唱。曾参与闵麟嗣《黄山志定本》、释超纲《黄山翠微寺志》的修订,后又编辑了《黄山志续集》八卷。著有《栗亭诗集》六卷(今仅国家图书馆有存),稽古堂稿、榖玉堂诗等,今皆不传。

雪庄初到黄山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此时《黄山志定本》已经刊行(康熙十八年己未初版,康熙二十五年再版)。其时,他棲居太平翠螺山(旧属太平府当涂县,今属马鞍山)。或许是早看到过黄山志书的记载,或许此前就与汪相熟识,故而他“散发携杖来游黄山,过阮溪,信宿即行”,首站就找到了阮溪的汪士鈜栗亭,汪盛情款待了他并留他住宿。如果之前二人没有交往,或者彼此不相认识,想必雪庄是不会如此唐突的。

康熙二十三年,圣祖南巡时他也曾召对行在。皇上对他印象颇佳,曾“注念不己,思欲擢用”。汪获知后,遂改名“士鈜”,归隐黄山。吏部遍访而不得。释大涵有诗“宣室曾闻召贾生,脱身林下又更名。与君黄海堪偕隐,野服同栽薜荔轻”记其事。康熙二十五年《黄山志定本》再版时,原版为“汪徵远”的地方全部更名为“汪士鈜”,似乎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这一点。(《黄山志定本校记》)

雪庄离开阮溪奔赴黄山之时,汪士鈜写了一首《己巳重九日赋送雪庄大师入黄山》的长诗,对黄山景致的神奇险幻作了细致的描写,或可当作雪庄入山的导游诗来读。

栖居黄山,山里的生活条件极端艰苦。汪士鈜对此心知肚明,因而,心中时时挂念。春天多雨雪,他想到了山中的和尚“预想当清霁,峰头独立身” 《立春二日寄怀云舫雪庄大师》;每当到达黄山或走近黄山,他心中也会不由自主想起山中的雪庄,或挂念,或羡慕,或致信问候。“峡意逼猿啼,寒响生松籁。万壑散霜红,登陟何峰最。怅望云中人,身心自俱泰。”《重九寄讯云舫雪公》;“吾爱雪公居,万峰白云里。何处想高踪,苍岩间百里。”《桃花源寄雪公》     

汪士鈜制得一手好茶,并名之为“紫霞”,屈大钧、雪庄等都曾对他的“紫霞”赞不绝口。他对山中的雪庄,也如同自己的兄弟一般,时时派人捎些东西进山给他,聊寄自己的思念。“胆瓶长日供梅花(瓶中梅花数枝,皆栗亭翁年寄),松叶炊炉试紫霞(紫霞茶亦栗翁所寄)。笑对奇峰消受汝,故人贻我故园茶。”雪庄《壬申元旦怀栗亭先生二首》

或许正如雪庄自己所言“僻性从来爱住山”《进黄山》,每当他遍历黄山三十六峰时,他由衷地钦佩汪士鈜的慧心巨眼,心情无比的畅悦,此时他多想有人在他身边听其倾诉。“今从云舫久住乃知千盘颢气众山拱揖非徒焉,栗亭居士老尊宿,巨眼直破鸿蒙先。黄山一峦可当一名岳,红藤青箬勤搜研。”《辛未春由云舫过平天矼登天都峰放歌寄阮溪汪栗亭居士》从二人的诗歌酬唱往来中,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康熙辛未(1691年),汪士鈜所编撰的《黄山志续集》已告成,因念前志(《黄山志定本》)山图皆“郑(千里)萧(灵曦)两君想象而得”,故而,他想请雪庄亲自为此书绘图。因雪庄此时还远在京师,他每天扮着手指头算着日子,多么期盼雪庄能早日回到黄山。“江南秋渐老,塞北雁初飞。鸟语生幽思,云闲触道机。为时计重九,屈指远公归。”《奉怀雪庄大师》

康熙甲戌(1694年)秋九月,雪庄大师由京师返回黄山。闻听此信,他急不可耐地入山探访。“远公别隔年,近从京洛归。终爱白云净,棲岩掩荆扉。矫矫天际鹤,徒侣安可希。” 《方村道中遥望云舫呈雪庄大师》

他的请求得到了雪庄大师的应允。雪庄“一笠一筇,遍历诸峰” 搜图绘稿无数,终“择其至灵至奇者三十二峰”图43幅,锓入续志。即今我们所能见到的《黄山志续集》卷首的黄山图,此图为后人游山及黄山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雪庄与雨峰和尚

汪士鈜《云舫记》中记雪庄大师入黄山时“途遇龙池雨公,曰:道兄入山,当住仙僧洞下,即兜率庵也”。 

这龙池雨公,即雨峰和尚,名超纲,字安懒,1634年生,卒年不详。嘉禾氏人,“嗣东塔晦岩熹和尚,系龙池万翁之孙”。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世传钵弟子。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年),雨峰和尚带着几个徒弟来到黄山,遂了七年前与好友汪琛相会时,所盟发的游览黄山之愿。此行将黄山各处一一游览,并写下了《登黄山感赋四十八韵》长诗,诗中对黄山美景极尽铺陈,青鸾、叠嶂、天都、莲花、玉屏、丹霞各峰,及山上所见奇松怪石、温泉一一展现,诗一写成就得到不少诗友的推崇与赞和。次年壬戍(1682年),雨峰和尚应黄山慈光寺请启,住持慈光寺,六年后的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年)正月谷日任期结束,,但他执意请辞。旋即被仙源士绅极力邀请,住持黄山翠微寺。慈光寺六年中,他有语录五卷刻行。在主持翠微寺期间,他又编著了黄山《翠微寺志》。为黄山佛寺事业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或许是同道中人,又为黄山大和尚,他自然以主人身份对待新来者。在雪庄初到黄山时,他为其指明栖息处。入山以后,他又念其初来乍到,生息艰难,派寺里的和尚,从黄山的西门绕道百余里,翻山越岭给雪庄送米。这使雪庄非常感动,随即赋诗感谢:

  癖烟霞世味忘,甘寻野菜点饥肠。

惭余技拙巢林久,多谢堂头送鹤粮。

《喜翠微方丈雨和尚耑僧送米》

雨峰和尚与当地汪士鈜、程守等一大批名贤也有很好的交往,多有唱和诗作交流。

 

雪庄与中洲海岳和尚

慈光寺的中洲和尚是雪庄在黄山的又一同道。

中洲海岳生于1657年,卒年不详。字菌人,号中洲,俗姓张,江苏丹阳人,世居镇江。清顺治十六年(1659),因家庭遭缧绁之灾,他以三尺幼童之躯,为家人力辨其诬,为当时众人所称异(黄羲之为其《绿萝庵诗》所作序中记其事)。

1689年前后,因雨峰禅师卸任,中洲海岳受请主持慈光寺。为此,中洲海岳有《酬翠微老和尚》记其事。

龙池衍派到鸳湖,一脉相承信不诬。

漏泽向年闻手眼,翠微此日见规模。

种成上长松由子,养就高飞鹤自雏。

今我何缘获聆接,得闲时过请良谟。

《黄山翠微寺志》

中洲和尚早年便出家。他戒行精严,刻苦修禅,在海宁安国寺嗣法于愚山超藏禅师,成为临济正宗第三十四世传钵弟子。曾先后驻锡江宁清凉寺、海宁安国寺、黄山慈光寺、钱塘东明寺等,成为博学多才的大德高僧。其文学修养也是闻名遐迩。人称“一代诗僧”。

他在主持慈光寺期间,曾作《黄山赋》,全赋一万四千七百字,全为集句而成,引用典籍上取六经,下及百家,达九百部之多,可谓句句有典,宏博富丽。一时文人雅士争相传抄,洛阳纸贵。

他的另一杰作,便是以黄山慈光寺门前的古木莲花为题创作的《黄山木莲花百咏》。这一百首咏木莲花的诗不仅写出了黄山木莲深山独立,常青不凋,孤傲清雅,洁身自好的品行,而且将黄山木莲结根高岩,凌霄如松、冰雪自任的高尚品质,凝聚笔端,被人誉为可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媲美。

雪庄到黄山年约四十,中洲主持黄山慈光寺刚过而立之年,二人年龄相差不大,过从甚密。有年大雪,中洲和尚想着被困山中的雪庄,估计生计都已成问题,便冒着大雪由前山开道去探访雪庄,并送来衣食生活用品。临近兜率庵,一路呼喊,远远闻听有弱小的嘤嘤之声,知道人还活着。到庵前,雪庄从雪中钻出,抖落身上积雪,相对作揖。见此情景,中洲也不免俯首感叹,说他是真狮子座中人。(汪士鈜《云舫记》)

雪庄有《喜慈光方丈过访》记录二人的交往:

古貌闲情总自然,衲衣簑笠兴翩翩。

且能弄墨真风雅,却也开堂非俗禅。

访出高峰怜木石,搜奇短杖拨云烟。

交游恕我形骸外,想属多生万劫缘。

中洲和尚四十岁时,雪庄未忘他的生日,写下《祝慈光方丈中和尚》以贺:

四旬开士道超群,行道多年远近闻。

座绕一千余指众,钟摇三十六峰云。

陞堂法语元关透,挥尘河沙寿量分。

想见幡幢吞雾里,天花终日落纷纷。

 中洲和尚对雪庄的绘画,评价极高,且见解独到:“……雪师兼擅绘事,于皮篷前后左右,识其灵变独详,画得如干幅,一展卷矬松叠嶂,云海雪瀑之奇,备收咫尺中,可卧游也……雪师诸图,可与(郑千里、渐江)鼎足而三。”中洲海岳《黄山图景题辞》

康熙癸未(1703年)夏,中洲海岳受钱塘东明寺之请,辞别黄山慈光寺,出任东明寺住持。


雪庄与师兄弟传遐、传本

雪庄虽隐居山中,但与同门师兄弟之间,感情依然甚笃,虽往来诗柬留存下来的不多,但就这仅存的数首诗柬之中,足可看出彼此间深厚的情谊。

雪庄有个师兄叫传遐,字介旭,号柴村。为湖心寺“中兴祖师,南庵老人之名弟子。工诗善画,卓尔不群。后归隐终老于金陵西华山之响铃庵”。

他与雪庄情同手足,处处显示师兄对师弟的关心。他有一首《送雪庄大师之广陵》,或许写于雪庄初离南京去扬州之际,从中可见一个年长者对师兄弟谆谆嘱咐与关照,情真意切。二人把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咽的画面呼之欲出。

旦暮倚舟堂,应念同所师。

佳话时时聆,好书共读之。

兴至发高憨,烟岚颠倒施。

同气乃相求,忽论慧与痴。

君今广陵去,惆怅春风时。

春风摇百草,日日起相思。

把臂大提上,吞声无一辞。

相见了无意,河水胡弥弥。

当雪庄棲定黄山之后,因为关山阻隔,彼此联络日稀。适逢有友人去扬州,雪庄便托友人捎去了对师兄的问候。此时,此时雪庄与柴村离别已经12年。柴村正卧病在床,当闻知有客自黄山来,并带来师弟雪庄的音信时,柴村激动得掀被抛帎,一跃而起,仿佛病痛立马痊愈似的。

以诗代简答黄山雪庄大师

抱病卧楼头,秋阳曝阡陌。

忽尔闻来使,云是黄山客。

投枕惯然起,得书如得璧。

载咏抑载歌,烟柳垂垂碧。

上言最奇峰,嶙峋岂千百。

日入峰更佳,栖鸟鸣啧啧。

岩松怪且古,如龙斗川泽。

细看仅数寸,巨者高数尺。

幽居构其间,散发对晨夕。

我从五岭归,遂觅君形迹。

今始达真意,顿使余怀释。

一别十二稔,万事都萧索。

又聆山侣言,君首亦垂白。

刹那岁月迁,匪啻驹过隙。

念君神骨异,贞固若磐石。

悠悠生我心,不复迂筹策。

杖履束春风,准拟天都适。

也许是友人归来,带回师兄书信,他知道了师兄卧病在床,头发已白等情况后,情绪低落,心生感慨。当即也写下了怀念师兄的一首诗,从诗中也可以看出,二人感情之笃。

得柴村法兄书

雁杳鱼沉十二年,封书忽寄海云天。

空嗟两地头俱白,读罢抛书枕石眠。

传本是他的另一位师兄弟,二人关系也很好,时有书信往来,雪庄还曾有画相送。传本有诗记录了得到书画时的情景:

壬申暮秋接雪兄大师书并黄山图有作

折柬灯前一解颜,恍然令我到黄山。

松盘怪石藓苔上,峰削青天几案间。

语好尤增长别思,情真难致雨心间。

来秋莫负西华约,竹杖芙蓉再共攀。

次年,雪庄北上京城,阻留南京时,传本也客次金陵,还偕同其他同门兄弟僧智幻、智楞等过门拜访。

 

其他交往

由于应诏赴京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云游,于雪庄实在是万不得已。他的朋友当然知道他的性格,可皇命难违,只好婉转提醒。好友黄烈,在“癸酉仲冬雪庄大士徵车北上,道经濠梁志别”诗中,就劝他“逢人只话山中事”。朋友的话雪庄是记住了,到了京城,终日睡觉,即便是“山中事”也不想多说。为了解答他人的疑问,他让徒弟廪峰把山中的情况赋成诗,书于馆壁间。廪峰《随雪老人客都门,见者多问云舫境界,老人因命余赋此书馆壁间以答》

茅屋千峰里,人居图画中。

石苔鹦鹉绿,山果杜鹃红。

弄影花筛月,飞香幔过风。

倚栏无个事,吹笛供山翁。

当然,在京城期间,雪庄也并非完全终日酣睡,与人不交一语。事实上,在京城的数月间,他还是结识了一批达官显贵,这些人或为官秉直刚正,不攀不附,或学富五车,竟为帝师。如工部侍郎阮尔询、户部侍郎钱三锡、翰林院侍讲、大理寺少卿孙勷、庞垲,翰林检计刘琰,礼部尚书王泽弘,给事车万育、詹事史夔、光禄寺卿罗秉伦,大学者、黄宗羲门人仇兆鳌等,他们也都看中雪庄的品性,多有交往,临别时各以诗相赠,有的还保持了与雪庄的长期联系。雪庄在京城的情况和心态,从众人的送别诗中可窥豹之一斑。

 

参考资料

1、清*乾隆《歙县志》

2、清*道光《歙县志》

3、《黄山志续集》

4、《黄山翠微寺志》

5、《徽州区志》

6、《黄山志定本校记》

7、嘉庆《宁国府志*卷26人物志.名臣》)

8、清*乾隆《淮安府志》

9、民国《太仓府志》

10、《中洲海岳文集》

11、清代诗文汇编26《柴村诗集》

12、《中国人名大辞典》

13、庞垲《丛碧山房文集》、《丛碧山房诗集》

14、陈朝曙《雨峰和尚与黄山翠微寺》


编辑:黄景宣

文字:关德军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