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文化娄底|古意向东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第11届第12届中国传媒大会连获中国金长城传媒奖

✿湖南省年度最佳新锐自媒体    土著民  你值得关注

文 | 鄢吉


向东街与仄仄的东正街一起,是千年古城———新化县上梅古镇的浓缩,承载着湖南“民国一流县城”的最后荣耀。

每次漫步于古街上,感受的不单是熟视无睹的风景,还有浓郁深厚的古意;每次忍不住的感慨,都仿若又穿梭回那个古色古香的浪漫年代:上梅古城自北宋建县伊始就开始营建,历经600多年的发展,至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古城初具规模,外有高大城垣,城内形成“四街九巷”格局,但此时尚无向东街。从康熙年间开始,县城开始陆续外扩,东外街、向化街、井头街、青石街、永兴街等,整个县城“九巷十八街”之说形成。至此,向东街这一带的街道开始出现。延至民国时期,湘潭人王秉丞就任新化县长,他大力拓展街巷,拓宽路面,铺上青石板,全城修筑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街道,遂有全省“一流县城”之美誉。从此,向东街披上青石板、马头墙的盛装,闪亮登场。

随老县城日升日落,转眼到了清末民国,迎来了向东街大发展大繁荣时期。那时,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民国初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波又一浪的经济号角,相继催生了新化工业手工业的飞速发展。又加上得内河航运之便利,新化一度被称为“楚南望邑”,许多行业皆居全省前列,鼎锅、玉兰片、茶叶等产品还远销国外。在那个没有汽车、火车和飞机的年代,资江就成了新化与外沟通的大命脉。向东街因地近资江大码头,得天独厚,这里就逐渐成为县城最繁华之地,集家坊、商贾、集市为一体,码头上船来帆往,街道上人声鼎沸。江西人、湘乡人利用水利之便,从武汉、益阳等地将一船一船的大米、百货、盐等运到大码头,再在松山坪的向化街一带建起一排排的货栈或仓库,再售往全县各地;而新化的船家船工们,用槽船、鳅船、洞驳船、毛板船,也从向东街启航,将一船一船的煤炭、木材、铁石、锑品、石灰、土纸、茶油等运往武汉、长沙等地。

向东街的繁华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时铁路公路斐然兴起,资江内河航运衰退。1961年柘溪大坝建成,资江外河运输从此受阻;1977年,资江一桥修建,义渡逐渐废弃,大码头也繁华不再,这一带就渐渐衰落下去。

而关于向东街名字的来历,其实也是近五十年内才有的。这里原为东外街、向化街、集贤街三条街。20世纪60年代初,向化街与集贤街合并;70年代,东外街与向化街合并,各取一字,就叫向东街。同时在行政上,向东街及附近地区一起组成东外社区,主要由松山坪和喜家坪两大块组成,也就是老新化人常说的“东门凼里”。

现在的向东街,是新化老县城里保存较好的古街地段之一,两边是不可复制的清末民初建筑群,或用砖石砌筑,或以青砖砌墙、木材为主,饰以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壁,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纹饰,加上小门、大堂、天井错落有致,青灰的色调与青石板街道浑然一体,风格典雅,彰显出明清江南水乡建筑的独特风格。

李瑜琪纸本水墨,新化向东街写生,55x65cm,2014年

整个街道是一条盲肠式街巷,但从二至三层砖木结构小青瓦屋后延伸开去,又别有洞天。肖家大院、江西会馆、万寿宫、圣德堂等就掩藏在后面的小巷里,形成独立的三合院或四合院。肖家大院位于向东街内的左边,自成一体形成完整的独立院落。肖家大院本来叫兰(蘭)园,为木质天井状院落,院内多雕梁画栋,尤其是那别具一格的神龛拜台,外带小门,里面有神台,绘八卦图,图案上置神像及祭品、香案等,极为罕见。圣德堂在大码头街那边,青砖黑瓦,翘角屋檐,马头墙垛,是当时的聚会的地方,也是资江船工水手们聚集之所。向东街下首有仁园。那是一栋占地约900平方米、二层主体结构的旧式四合院,仿西洋楼房,全青砖混木结构,地基用青石砌成,屋面重檐翘角,气派宏大。但由于这一带靠近河道,地处梅堤内侧,地势低洼,长期阴潮,又没有得到有效维护,部分青石已呈现出分化破碎的现象,更不要说房屋的严重破损状况。这里曾经的主人是新化名士刘修如,曾担任过台湾行政院社会司司长。

向东街的路面原来全用青石板铺就,那厚实凝重的石板路已被脚步打磨得很光滑,它用青灰色的笔墨记载着这条古街的热闹、繁荣。当然,记载着这里沧桑变故的还有偶尔残留的“晏XX合墙”“王XX晏语X堂合墙”“本墙退官街三尺”等字样的石雕,而那些“本源X货栈”“兴祥XX”等老字号,则在暮色中格外厚重。那些残留的碑刻、废弃的柱础、清末的遗存、民国的建筑,每一样都充满古意,都透着古朴的气息,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繁华。

李瑜琪纸本水墨,新化城中村写生,55x30cm,2014年

向东街是拥挤的,从早到晚都塞满了人。除了那些喧闹的店铺,还有周边的菜农,或一担果子,或两桶活蹦的鲜鱼,或几脚羊肉狗肉……天天像赶集一样堵在那里叫卖。这里,更是一条美食街,汇聚各式名小吃,杯子糕、蒿子粑、穇子粑、马练王等令人闻之垂涎;山胡椒油风味的向东街牛肉面更让人口齿生香。而据世代居住于此的老者们回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些旧行当,比如“看西洋景”和“龙船卦”。“看西洋景”是在地上摆上一个大木箱,左右两边各开一个装有放大镜的小孔,木箱中有一些外国风景画或生活图片,观看需花一个小毫子(铜钱),以眼贴小孔,由执箱者转动轴把,同时边唱边高声吆喝,以此引来下一个观看者。“龙船卦”形如小木船,下有扶手架,可扛在肩上四处游走。船首有龙头,船舱内设木雕神像。若家有小孩夜哭不安神者,将小孩衣帽鞋等悬挂于龙船四周,敬香祈求神灵,然后将衣帽鞋取下给小孩穿戴,藉以保佑小孩平安。此外,还有许许多多早已不复存在的民间手工艺,比如补瓷碗匠、打草鞋匠、箍桶匠、铜匠等等。据说,民国时期,精彩的梅山武术,惊险的梅山走刀……古老的梅山技艺还天天在这里上演哩!向东街里的点点滴滴,宛如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星辰,经过岁月的沉淀历久弥香。

漫步在古意盎然的向东街上,铮亮的青石板,古朴的青砖,别致的屋檐,流动的人群,俨然一幅现实版《清明上河图》,斑驳的青灰色里,藏着许多神秘悠久的故事,等着与人去细细述说!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文化娄底”。

土著民近期热文

我是如何用小程序找到另一半的?

猪血丸子的“炸弹”传说

湘中地区的殡葬习俗,你知道多少?

慢下来的世界 | 榕江小记

致我美好的遇见 | 宁静

2017年迎新感题|戴德

石牛山,石牛冲,石牛水

枫树湾:我的家乡,你的他乡

土著民讲堂

用碎片时间走进知识的殿堂

传承文化  完美自我

精彩课程  持续推出

识别二维码快速进入


左下方阅读原文,同步抵达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