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要点||《惠农直播室》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7年6月15日《惠农直播室》关注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

做客节目的嘉宾来自于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技术科科长叶萌、检疫科副主任科员肖斌。





油茶作为江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给广大林农带来了可观经济收益。然而大面积的油茶纯林为油茶病虫害的爆发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油茶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油茶高产稳产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危害油茶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害虫有多达十目三百余种,病害也有五十余种。其中危害严重的,引起损失较大的有油茶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半边疯、白绢病、油茶毒蛾、茶枝镰蛾、油茶尺蠖、黑跗眼天牛和油茶象甲等近二十余种病虫。据调查,我国油茶每年由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为其总产值的10%-25%,严重年份少数产区可达45%。

据统计,我省2016年油茶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了52万亩,同比上升了8.42%,在高产油茶和传统产区危害较为严重,如上饶、宜春、赣州等市。其中炭疽病20.06万亩、软腐病15.86万亩煤污病9.96万亩黑跗眼天牛5.7万亩、茶毒蛾0.52万亩、油茶象0.24万亩目前我省危害较重的病害是油茶炭疽病、软腐病、煤污病和半边疯。





1、油茶炭疽病

【主要危害】主要危害油茶果实和叶片。感病后引起严重落果、落叶,对当年产量影响极大。一般可导致油茶减产10%~30%,重病区可达40%~50%。晚期病果虽可采收,但种子含油量仅为健康种子的一半。

【识别特征】果实被害初期在果面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成(黑)褐色圆形病斑,严重时全果变黑。后期病斑出现轮生的小黑点;当空气湿度大时,小黑点处可产生粘稠状的淡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接近成熟期的果实,病斑易开裂。嫩叶病斑多发生于叶尖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具水渍状轮纹,边缘紫红色;老叶病斑下陷,(黑)褐色,常有不规则轮纹。后期病斑中心变灰白色,内有轮生小黑点,使病斑呈波纹状。

【发生规律】时间规律:高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我省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发病初期,6月进入发病中期,7月感病率急剧上升,8-9月为盛发期,病情达到最高峰,随后病情逐渐减缓。其中,6月病菌侵染果实,8-9月病落果最多,9-10月花芽染病逐渐增多,病蕾多脱落。在降雨较多的年份,病害中期不明显,可从初期直接进入盛期。林分特征:该病在丘陵地区发病较重,发病率一般是阳坡高于阴坡,山脚高于山顶,林缘高于林内,成林高于幼林。同时,偏施氮肥和林间套种高杆作物会增加发病几率。

【防治方法】(1)剪除病叶、果、枝,加强林内通风透光,降低湿度;(2)每年4月上旬喷洒波尔多液,连续2至3次,间隔15天左右;(3)5月底至8月底,视发病情况加用1至2次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液。




2、软腐病

【主要危害】在我省各油茶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发病后引起大量落叶、落果、芽梢枯死,严重影响树势生长和果实产量。对油茶苗木的为害尤为严重,在病害暴发季节,几天内可造成苗木整株叶片落光而枯死。受害油茶往往成片发生。

【识别特征】果实感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遇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病部组织软化腐烂,有水汁;遇晴天病斑发展慢,呈不规则开裂,后脱落。果实自发病到脱落,约经2~4周,一般自7月份开始落果,直至采收时仍有脱落。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水渍状斑点。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斑扩展迅速,叶肉腐烂,仅剩表皮,呈淡黄褐色,形成“软腐型”病斑,常在2~3天内脱落;如遇天气转晴,病斑扩展缓慢,棕黄色至黄褐色,中心褐色,边缘明显,形成“枯斑型”病斑,不易脱落,有的可留树上越冬。发病后期,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病斑上易产生乳黄色或淡灰色圆形纽扣状或蘑菇状的子实体,这是该病的显著特征。

软腐病与炭疽病的初期症状很相似。均是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为圆形或半圆形水渍状斑点主要区别一是软腐病果实软化腐烂或开裂。炭疽病果实不软化,接近成熟才开裂;二是软腐病叶片感病后期叶肉腐烂仅剩表皮或形成黄褐色枯斑,炭疽病则病斑中心变灰白色,内有轮生小黑点,使病斑呈波纹状三是软腐病子实体为乳黄色或淡灰色圆形纽扣状或蘑菇状。炭疽病子实体为黑色小颗粒,轮生,保湿可产生粘稠状的淡粉红色分生孢子堆。

【发生规律】时间规律:在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叶片于每年 3 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发病,4~6月发病最重,10月后逐渐停止发生。在多雨年份 10~11 月可能出现第2 个发病高峰。果实于每年 6 月开始发病,7~8月发病最严重。林分特征:树丛下部叶片特别是根际萌条上的嫩叶先发病;雨天、密林或潮湿地段发病重;湿度大,生长衰弱的油茶林中发病较重;排水不良,杂草丛生的圃地发病也较多。此病具有晴天不发病,阴天发病轻,雨天发病重的特点。

【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病叶、病果,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平时加强林地排水管理;(2)每年4月上旬喷洒波尔多液,连续2至3次;(3)发病初期喷洒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45%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连续2至3次。



3、油茶煤污病

【主要危害】由蚧虫类、粉虱类、蚜虫等为害诱发。病菌附着在枝叶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煤污层,从而影响植株正常光合作用和生理代谢;轻则影响油茶生长,造成落花落果,降低茶籽产量和品质,严重的可导致油茶林提前衰败。

【识别特征】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蜜汁粘滴,后渐增多,在感病部位覆盖一层黑色煤状物(菌苔)。菌苔最初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然后逐步扩及全叶以至叶背面,并且逐渐增厚。菌苔表面粗糙,呈绒毯状。病原菌利用蚧类、蚜虫、粉虱等害虫排出的蜜露为营养来源,因此,在煤污病发生时,病枝叶上常可见到这类昆虫的为害。

【发生规律】时间规律:我省每年3~5月、9~11 月为发病盛期。高湿天气利于病害传播发展,高温季节病害停止蔓延。林分特征:病害主要随蚧类、蚜虫、粉虱等害虫活动传播。在林分密度过大、管理不良、荫蔽潮湿的地段常发生此病。一般来说, 先有虫后有病。

【防治方法】(1)发病初期,及时修除病枝叶,并集中烧毁;(2)结合害虫一起防治,虫害严重时,喷施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1至2次控制虫口密度。




4、油茶半边疯

【主要危害】感病后常导致树势显著衰退,叶片发黄,落叶、落果,严重病株半边或整株枯死。在发病严重的油茶园,病株率可达 10%~47%。

【识别特征】主要危害枝干,并常延及枝条。发病多从背光面开始,形成梭状或长条形溃疡斑,病、健交界处有明显棱痕,病斑后期可见石膏状白粉层。发病后木质部呈黄褐色腐朽。在横切面上,病、健交界处可见明显棕褐色带纹,病斑纵向发展快于横向发展,因而树木呈半边枯死,由此而得名。

【发病规律】每年3~10月连续发生,7~8月气温高时病斑发展快,到9月病斑扩展到最大。该病在老林和萌芽林内发生较多;阴坡和山窝发生较多;密林发病多,荫蔽处的病斑发展较快。

【防治方法】(1)加强林分抚育管理,增强老油茶林的抗病能力;(2)每年5月底开始,发现病害株用涂白剂基部涂白防治;(3)对轻病枝干,可及时刮治,然后涂抹1:3:15的波尔多液。



本期微信公众号内容截取了直播节目中的部分录音,重点把油茶的病害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再次做介绍。欲了解节目全部内容,请登陆江西省林业厅网站或本台在线收听搜索本期节目完整录音。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