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20种茶器和名称 (收藏有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约喝茶APP---是所有茶人的专用工具,将引领茶界革命,欢迎关注!

          

                                                                                                                                                                                       

  茶器是茶人每天享用的品茗器,但发现很多茶人叫不出茶杯的名称,有些场合显得十分尴尬,所以茶人很有必要知道各种茶杯的叫法。

  今天主要根据茶杯的形状来区分茶杯不同的叫法,当然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釉、彩、纹饰等细化的名称。我们将介绍常用的20种。

  我们茶人一般以收藏几件古茶器为荣,今天我们特地收集整理了古茶器的各种类型和名称叫法,当然现代同类型的茶器也均有仿制,但其叫法和古器叫法依然一致,建议你收藏和分享你的茶友。


1、盏


                           宋代绀黑大盏

                宋代小盏

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盏,建盏,事实上,从宋朝开始,盏成为喝茶的专用器具,也意味着喝茶这件事开始从生活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享受层面。盏有大小之分,大盏古时候一般用来抹茶,标准口径为12.5公分,以黑釉为主,现代一般用来直接泡绿茶,味道特别鲜甜,目前市场价格昂贵。小盏古时候也用于分享客人。目前市场大量新盏,价格便宜,口感不一,火气稍重。



2、压手杯


             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

压手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胎密实手感重,有压手之感。

               



3、撇口杯




       明成化黄釉撇口杯


撇口杯: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这个形状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茶汤入口的圆润度高于上一个,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于上一个,总体感觉比较自然和真实。成化杯薄如纸,是十分有名的品茗杯。




4、折腰碗






“折腰”碗: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晋书`陶潜传》。在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的代称。折腰杯高度大小适中,聚香,聚味,也贴合手部曲线,主要用于喝大碗茶之用。



5、六方杯

       清代康熙青花山水纹六方杯


六方杯:由于六方杯工艺复杂和特别的型线美感,使得任何一个喜欢喝茶的人对六方杯特别的钟爱。形状大小适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用起来更加有手感。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有方有圆。


六、莲瓣杯

            唐越窑莲瓣杯

莲瓣杯:施以汝釉,区别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点缀的小小莲瓣,宛如新生。古朴典雅、光润有度、实用大方。杯体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会上着于裂纹处,形成变幻莫测、美丽绝伦的花纹。


7、斗笠碗



        宋代黑定斗笠碗


斗笠杯:斗笠,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8、圆融杯


             乾隆鸡缸圆融杯


圆融杯:肚子略外鼓,口径略内收,但也比较真实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是最好的。这个杯子好,大肚能容。




9、方斗杯

        明代嘉靖素三彩龙纹方斗杯

               康熙五彩人物纹饰方斗壶(杯)



方斗杯: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时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这个大口杯的优点在于,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但是这是物理学的原理造成,由于开口大,高度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而不是茶汤本身的圆润。从聚香和聚味的程度来说,这个杯子是最低的。




10、耳杯


             乾隆铜胎珐琅彩耳杯


耳杯: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圆形和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这种杯子后来仿制较少。




11、鸡缸杯

                    成化斗彩鸡缸杯(存世量较大)


鸡缸杯: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目前成化鸡缸杯存世量较大,康熙雍正鸡缸杯稀少,成化鸡缸杯是本文品茗器最大量的品种,曾经被错误选用拿来高价拍卖炒作,最后以失败告终。成化鸡缸杯用来喝红茶和黑茶(普洱茶)味道醇厚清爽,的确是较好的品茗佳器,不妨大家可以试试,也欢迎联系选购。



12、爵杯



                      明成化青花爵杯

爵杯: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古时候主要用来饮酒。



13、高足杯




                   明成化斗彩高足杯


高足杯: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14、卧足杯            

                 明成化青花卧足杯


卧足杯: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15、罗汉杯



                   成化黄釉罗汉杯


罗汉杯: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罗汉缸,以十八罗汉为主题,采用纯手工拉坯制作,并独创性地将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使之既具有粉彩细膩,粉润、柔和的画面效果,又具有釉下五彩晶莹光亮、润泽饱满的水份感以及安全无毒、永不褪色的特性。因而是集观赏、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16、铃铛杯



                       康熙青花山水铃铛杯               

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这种杯子目前在市场上也是最多见的了,喝岩茶最为合适,聚香气。


17、马蹄杯

             清雍正粉彩马蹄杯

马蹄杯: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18、高足碗



    清道光 黄地粉彩花卉八宝高足碗

高足碗: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大的叫碗,小的叫杯,瞧这字眼嚼的...





19、宫碗



宫碗: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成化烧制较为有名,比碗小,比杯大,胎薄釉润色彩美丽。




20、孔明碗

    明万历五彩孔明碗


      元青花孔明碗



孔明碗:是双层结构,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空间可以加开水保温,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始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有烧制。这种碗市场很少见,收藏等级较高。现在隔热杯的结构就是从这来的。


-----------

推荐阅读:

1、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茶影  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实况

2、独处喝茶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奢侈

3、不要让坏情绪控制了你   就约喝茶

4、穿汉服喝茶,惊艳茶座!

5、喝茶人必须记住这六要点,和“氟”有关

6、喝茶讲究“和”

7、互联网快步进入F-F时代,请你做茶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8、是到了配置家庭茶室的时候了

9、为何那么多人追捧绿茶?

10、为什么要约喝茶?

11、新中式茶饮创业崛起

12、为什么乾隆皇帝西湖喝西湖龙井?

13、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笑话提示我们茶人

14、茶艺表演,我是来自中国的茶叶(茶艺表演,茶的告白)

15喝茶静听的20首经典曲子(马上收藏)

16、为什么朱泥成品率较低?成型难度在哪里?

17、美女茶艺师--静悠(铁观音) 茶艺表演(表演四要素)

18、喝茶约茶的竹笛音乐(收藏版)



茶直播、茶艺表演、茶交易、茶交友请下载"约喝茶"APP:

请往下看

茶艺直播,约茶交友,买卖交易,完全免费,请放心订阅!

约喝茶app----所有茶人的专用工具,它利用手机特有的定位、导航、附近、拍照、分享等功能扩充开发的手机以茶会友社交及C2C交易平台,具有寻找茶艺师、查看附近茶友、约茶、社交活动、茶话交流、周边茶叶交易、送茶当面品鉴及分享、推荐、发布等功能,以及文化相关的茶直播宣传。 

                         

 业务联系请加微信   echaguhz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并下载APP

▼ ▼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