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南京行终结篇-图书馆及其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面蓝字“非常道2018”关注本公众号


这是来南京后最让我嫉妒的

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意义?那特么得先问人为什么要写书!

自己会去找一个角度去看,无论准确与否,总不愿稀里糊涂人云亦云

你是油腻中年男吗

久不联系的朋友,印象就定格在过往的某一个刻上,那样也美的很。


写南京接近尾声,想找一首关于南京的歌,找来找去都是北京风味南京内容的网络民谣,好听,却代表不了南京味道。突然想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是弘一大师李叔同写的,在电影《城南旧事》成为主题曲。《城南旧事》是北京的故事,但这首歌的气韵,与南京却那么的契合。“晚风佛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不太像北京的风情,何勇的《钟鼓楼》才是北京的。

【日 外 摇  南京图书馆】

这首歌的版本也很多,基本都是以儿歌形式。这是对这首歌曲的曲解。童声是编曲中的一个音色,不代表就一定是儿童歌曲。这是一首有滋味的歌。找到的这个版本,非常优美动人。


【日 外 摇  南京图书馆】

前往南京图书馆的路上,吃了一餐可口的午饭。当天是大年初三,开门营业的小馆子很少。南京市老图书馆的附近。有一家叫做“姐妹饭店”的小馆开门迎客。第一次吃炒水芹,也可能是饿了的缘故——太好吃了!

女老板姓邬,后来在微信上说她大年三十就开门了。订餐电话:025-83690102。地址:玄武区成贤路57-6号。这是一条免费广告,因为吃的很顺心,出门在外吃的顺心很难得。就像在高邮曹家巷吃的那碗面,顺心对胃回味无穷。【见这一篇:慢一点,别走丢了魂儿——高邮记(下)


【日 外 摇  南京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规模很大,为了看个全貌,摇了一下镜头。


【日 外 摇  南京图书馆】

手机的画质,不用太挑。南京也是个不太挑的性格。

【日 外 摇  南京图书馆】

摇镜头,必须要有起幅和落副。过程是:静止-摇-静止。第一符合视觉习惯,更重要的是后期好接镜头。


玻璃幕做成钻石切面的结构,非常有科幻感。

本来这篇文字话风很硬,配上《送别》后,很出戏。调整了一下。


据说,南京是中国第一爱读书的城市。

王钧说要看博物馆应该去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个馆在纽约,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王钧说的对。但是像去那里并不是一个拍拍脑袋“说走就走的旅行”,甚至连老牟鼓动我正月初三去甘南行,我都打了退堂鼓。


生活在小城市缺的就是像图书馆和博物馆这样的大型的公共设施。这是来南京后最让我嫉妒的。如果我家附近有这个,我会把所有闲暇时光都放在里面。

作为过客,我们在图书馆内吃了点东西,休息了一下。顺便去了个洗手间。


自小是在父亲的书橱前长大的。现在我家的藏书也算是比较多的。曾经有个朋友家的小男孩问我:你家这么多书,一辈子能看完?小男孩当时并不知道一辈子有多长,也并不知道书是永远看不完的。


另外,电子阅读也是值得鼓励的。至少比不阅读要好。

读纸质书,更有心境。


这是图书馆的背面。


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意义?那特么得先问人为什么要写书!

关于读书的警句我都不信: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都是扯淡。读书是非常私人的行为,并没有必要担负任何其它的目的。读书让自己的生命更丰富有趣。

比如现在春天到了,出去踏踏春,你会知道这个雨是“沾衣欲湿杏花雨”,那场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或者知道说“哪个少女不怀春”的维特,可能就是歌德本人。

比如说你不经意经过一个叫乌衣巷的不起眼的小街,你会想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抬头看到了那只燕子,可能是那只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燕。

比如说写了几篇感悟随笔,知道老子是怎么说的、孔子是怎么说的、勒旁是怎么说的、弗洛伊德是怎么说的……自己会去找一个角度去看,无论准确与否,总不愿稀里糊涂人云亦云的。


这些都无用。

这些都是无用之用。


绕到图书馆后面,街对面是江宁织造博物馆。这个建筑群是吴良镛设计的。这里姓吴的人真多。有种到家了似的归属感。


原址就是江宁织造府。曹雪芹的家,他家有两代人在此主持江宁织造府,他目睹了自己家族的兴衰,《红楼梦》就是以此为原型创作的。所以这个博物馆对我来说,只是情怀所致。里面展出的云锦与曹雪芹或林黛玉塑像,没有兴趣。

陈晓旭演的林黛玉已经无可取代了。

她们两个都被一抔冷土掩去了风流。我更愿意相信她们是随花飞落天尽头了。


也是古今中西混搭的设计路线。可能要表达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意思。

我非常不喜欢现代建筑上按个亭子或飞檐的样式。


但是,这种组合在南京的街头极其和谐。

红一方面军表扬这个图片拍的很有层次感。我坦然接收这个表扬。因为无论我拍不拍现场就是很有层次,但是我拍下来,又让更多人感受到我的感受。


到这里,《送别》估计也唱完了。画风开始转变。后面安排了另一首歌曲:《飞了》。


这个区域人文景点很集中。


国立美术陈列馆。闭馆了,没进去。当时是挂着“国立”名头的,是国家美术馆。新馆比这个气派多了,只少了“国立”二字,是省美术馆了。


从总统府看江苏省美术馆。


年前在朋友圈,珠海的好友桑子“夸”我油腻。去年,冯唐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掀起了“油腻”风暴。

中年男人之所以油腻,是中年危机引发深层焦虑导致的。在上有老下有小人前有脸人后有病的时间段上,很多事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又无处退却,选择尽量保持颜面不失的妥协。

从物理上来讲,油腻是必然的。身体内的垃圾和脑子里的垃圾,没有得到更好代谢,天长日久逐日累积,身体和脑袋都变臃肿,有些油就渗出来。

听个油腻中年猥琐男老崔的老歌去去油吧:

我根本用不着那些玩艺儿

我的感觉已经晕了浑身没劲儿

它只能让人琢磨人之间的事儿


以前有档子节目《中国好歌曲》,崔健去当导师了!崔健人设崩塌。大家谨慎,很奇怪的现象:那个导师席,谁坐上去谁就变二了。


这些年有很多针对某个人群的定位词,油腻中年男、凤凰男、宅男、屌丝、绿茶婊、心机婊、程序猿、理工男……自己所属那个类别可以对号入座一下,都会有精确的标签。


我反问桑子我油腻吗?她怕伤我自尊马上说是开玩笑的。

这玩笑开的——太写实了。

不过至少有一点我是不油腻的:我既不太世故也不算油滑。

人到这个年纪很难保持不世故的——哎!哎!说你呢:油腻中年男


南京行就这样结束吧。博物院只写了上和中,下呢?以前在论坛上网友们会说你“太监了”,意思是下面没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浅尝辄止,太监了就让它太监了,随它去吧。前面说过,这些内容只是个引子,借机说说话,刷个存在感,证明自己仍然健在并且活蹦乱跳的,就够了。


在南京也不过三天二日的,连浮光掠影也不算。看了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图书馆、中山陵、中山东路、总统府、玄武湖、夫子庙、秦淮河……

也有在南京的好朋友,并没有联系。久不联系的朋友,印象就定格在过往的某一个刻上,那样也美的很。


大象无形,不必纠缠。


【注】大象无形是南京博物院书法家王贤仲先生的作品。灵动大气,光鹏的字跟他是一个气息。我很喜欢。


(《南京行》全文完)



六朝格物(3)成为乌合之众-南京行(9)

六朝格物(2-南京行(8)

六朝博物随想(1-南京行(7)

塑像的故事-南京行(6)

走在中山东路-南京行(5)

南京博物院(中)-南京行(4)

南京博物院(上)—南京行(3)

天下为公:拜谒中山陵-南京行(2)

孔圣人和隔壁著名艺伎——南京行(1)

周·淮安




长按二维码,关注非常道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