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黎平县茶产业发展深度观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黎平,茶产业扶贫的效果正不断显现。2017年全县完成干茶产量1.2万吨,综合产值10.5亿元,覆盖贫困户8000户3.2万人。

一缕茶香香万家。每到春茶采摘时节,近十万采茶人分布在小小的茶山上。这茶香,为爱茶、懂茶的人提供一世珍品,也为众多茶农提供致富保障。

黎平县多年来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牢牢抓住不放松。如今,意识到品牌重要性,黎平精心锻造品牌,让这缕茶香,飘香致远。

~~~~~~~~~~~

初识:好山好水出好茶

被黎平县作为“一县一业”布局的产业,黎平县的茶叶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该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海拔多在500至9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76%,土地深厚肥沃且呈微酸性。介于全球北纬25至26°黄金产茶带,“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土壤富含锌硒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非常利于高品质优质茶叶生产。

据统计,该县宜茶的坡地有145万亩

~~~~~~~~~~~

~~~~~~~~~~~

黎平茶史悠久。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黎平府,洞茶叶大而味美”。《黎平府志》记载:“黎平府,物产,茶。茶之佳品极多,皆由地土所出,亦视乎采取之得时。”

“现今,境内仍保存有近万亩的野生古茶树和古茶园,是茶树原生地之一,传承有丰富多彩的茶习俗、茶文化,种茶、制茶、喝茶历史悠久,侗族的油茶更是有上千年历史。”黎平县茶叶产业发展局局长甘仕杰说:“在侗族村寨,人们见面时的问候不是‘你吃了没’,而是‘你喝油茶了吗?’。时至今日一碗油茶依然被侗家人视为接待贵宾的珍品。在侗族的很多习俗中,油茶都充当重要角色。”

~~~~~~~~~~~

~~~~~~~~~~~

历久弥新,清香四溢。侗族人从喝油茶到学习现代制茶工艺,大力发展茶产业,取得不俗成绩。

据了解,1988年、1991年和1995年,“黎平古钱茶”荣获“贵州省地方名茶”称号。2013年,“黎平古钱茶”获2013年北京“第三届中国名茶评比”金奖。2017年“观音牌”古树红茶获得首届“都匀毛尖·贵台红杯”古树茶金奖;2018年5月“佳绿牌白茶”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近30年来,黎平茶叶在参加各种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荣获金奖、银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多达60余次。在2010年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中国名茶之乡”。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16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侗乡茶城”等称号。



借着一张张闪亮的“国”字招牌,茶叶产业已成为黎平县和周边县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

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5.5万亩(包括古树茶、青钱柳、虫茶),其中:幼龄茶园13万亩、投产茶园22.5万亩,主要分布于德凤、高屯、中潮等乡镇。2017年完成干茶产量1.2万吨,综合产值10.5亿元,覆盖贫困户8000户3.2万人。

~~~~~~~~~~~


~~~~~~~~~~~

处境:好茶卖不出好价

黎平茶品质优良,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好茶却卖不出好价,也是一直以来黎平茶企业的现实处境。

黎平县中潮镇廖湾村村民王绍礼从1994年当选村支书开始,就带领村民发展茶叶产业。20多年披荆斩棘,黎平茶叶发展的喜忧参半他体会最深。

从1994年200亩村集体的茶叶,发展到现在3800亩,基本上村里家家户户在门前屋后都种上茶叶,在王绍礼的带动下,廖湾村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如今已成为黎平县四个“茶叶发展示范村”之一。

然而,多年来,企业却一直难做大。

“因为没有知名品牌,黎平茶叶90% 以原料的形式销往省外市场,经济效益远不如中国其他省份的品牌茶叶。”王绍礼说。

特别是近几年,一到采摘春茶时节,上百家来自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茶商蜂拥而至。“他们都是冲着黎平茶的好品质来的。”王绍礼很无奈,20多年来,他的加工厂70%以上的茶叶是以散茶的形式卖出,利润很少。

“除此之外,黎平茶产业长期以来都是‘小、散、乱’的生产经营格局,茶叶加工能力不足,茶叶企业执行标准不统一,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统一的品牌等,都是影响黎平县茶产业的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甘仕杰说。

利润不高,很多茶农管护茶树缺乏积极性,他们宁愿外出打工。如此恶性循环,茶叶产量和品质双双下降,收益更低。

来自浙江的茶商王巧云在黎平做茶产业已有6个年头,面对黎平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她直言不讳:“我们去收购茶青的时候很多茶农说我选得太厉害,但实际上他们有些茶叶因为管护不好,确实没有卖相。”

~~~~~~~~~~~

~~~~~~~~~~~

前景:打响品牌卖好茶

这个时节的黎平,茶香四溢。走进小小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干净整洁的地面上,加工茶叶的机器正隆隆作响,戴着口罩的工人们在忙着翻拌、晾晒茶叶。空气中飘满阵阵茶香,沁人心脾。

近年来,黎平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攻坚·春风行动”启动以来,黎平县以“一减四增”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为主线,茶叶被列入“一县一业”发展,全力构建茶产业全产业链。

加强基础建设。德(凤)高(屯)孟(彦)茶叶产业带、中(潮)永(从)洪(州)茶叶产业带、坝(寨)茅(贡)岩(洞)茶叶产业带3条百里茶叶产业带初步形成。

~~~~~~~~~~~


~~~~~~~~~~~

突破茶产业市场瓶颈。该县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8亿元建设占地70亩的“侗乡茶城”茶叶交易市场。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工程,现有60余家茶叶企业装修入驻茶城。

据介绍,“中国侗乡茶城”已经获得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全面开业后将成为黔、湘、桂交界区域的茶产品交易中心、茶文化中心、“互联网+茶”大数据运营中心、茶产业“双创”孵化基地、黎平旅游商品集散地、国家茶叶科技重点实验室、茶叶快速检测中心等。

而在中潮经济开发区,一个规划100亩、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的茶叶加工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茶叶加工园区建成后将全面提升该县的茶叶加工能力的短板,生产能力将提升一倍以上。

与此同时,为打破黎平茶产业长期以来“小、散、乱”的生产经营格局,黎平县通过扶贫子基金贷款1.1亿元,以黎平县众合公司(国有平台公司)与黎平县侗乡茶城公司(民营企业)合资组建贵州省黎平侗乡茶城有限公司。通过公司来整合黎平200多家茶企的资源,与下游的企业合作基地、合作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市场营销等模式,实现资源整合的目标,抱团做大黎平茶产业。

“软硬兼施”,该县从2010年正式下文启动黎平县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如今《黎平县茶业行业准则》逐步完善,并逐步完成基地的有机认证工作。

“完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茶文化、领导的嘱托和期望,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多年来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牢牢抓住不放松,茶产业已发展成为黎平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接下来,我们会咬紧目标,打响品牌,让黎平茶卖出更高的附加值。”甘仕杰。

~~~~~~~~~~~


来源:侗都黎平


编辑:龙承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