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历史】安化茶 曾经影响世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清代从北京运茶到恰克图的骆驼队

旧时安化茶叶以帆船载运抵汉口口岸

中俄万里茶道起始于中国南方茶产区,安化是重要起点之一

重走万里茶道的现代骆驼队

益阳茶厂销往俄罗斯的茯茶样砖茶

清代销俄的“官茶”来自安化


在历史上著名的“万里茶道”上,产自安化深山的茶叶以坚定而缓慢的脚步,走向广袤的喀尔喀草原、走向逶迤的葱岭、走向冰封的西北利亚;并曾漂洋过海,香飘国际茶叶交易中心伦敦,享誉美国旧金山的博览会,流向东南亚的华人商店和橡胶园、北非的热带雨林……


中国茶叶传递着中国农业文明对世界的重要贡献,给以肉和奶制品为主食的民族送去了健康,延长了欧美国家人口的寿命。特别是茶叶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促进了近代英国工业革命和俄罗斯向大国的崛起。其中,安化茶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忽略的角色。“一带一路”给日渐复兴的安化茶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从晋商文献看安化茶销


近年发现的《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抄本,详细记载了晋商在安化采办引茶的历史,制作运销,无所不及,足以资证安化茶业过去之荣光。本节所有引号内文字主要采自于此抄本和《甘肃通志》。


清朝的安化县“为前四乡,后五都,东邻益阳,西通新化,南至邵阳,北达桃源。安化一都、三都之茶甚佳,二都、五都次点,四都更次,四乡不佳,文墨(安化所出名茶之一种)出于一都而”。安化茶叶早在唐代已有名,但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安化产茶之沿革,由来已久,宋神宗熙宁五年,章淳开辟梅山,置安化县,时梅山烟岚万叠,崖谷间自生野茶,且品质甲于诸州邑。”到明万历年间,晋商在桥口创制黑茶,黑茶“昔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


清初,“茶产安化者佳,充贡而外,西北各省多用此茶,而甘省及西域外藩需之尤切,设立官商,做成茶封,取官茶以充市易赏赉请蒙古之用,每年商贾云集。”“陕甘两省茶商,领引采办官茶,皆于安化县采办,以供官民之用。”


安化以其产茶优势吸引了大批茶商来安办茶。“清初茶业日兴,陕甘两省茶商领引来安办茶者甚多。迨咸丰八年,粤商估帆取道湘潭,抵安化境,倡制红茶转输欧美,及洪杨事息,西北商亦接踵而至。”至乾隆以降,由安化运往陕西泾阳的引包茶年均超过1万担,成为“官茶”的最主要来源。当时,西北边民所需“官茶”,亦被称为“湖茶”(安化茶),年均销量为2至3万担左右。


后因红茶日兴,“粤商估帆取道湘潭,抵安化境倡制红茶。”红茶制作过程与黑茶迥异,“雨前摘取茶叶,用晒垫铺晒,晒软合成一堆,用脚揉踩,去其苦水,踩后又晒,至手捻不粘,再加布袋盛贮筑紧,需三时之久,待其发烧变色,则谓之上汗。汗后仍晒,以干为度。因其“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及至五口通商,红茶贸易大增,湖南“各县竞相仿制,产额日多”。清咸丰初年,安化“年产红茶约十万箱,花卷三万余卷,红茶销俄约占百分之七十,英美仅占百分之三十,花卷则悉销于晋省”。


晋帮茶商《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抄本,详细记载了祁县茶商赴安办茶的水陆路程、买茶总论、制茶工费、行内杂役及运茶所需水脚费、厘金、关税等内容,对研究晋帮茶商业茶颇具价值。文献中还详细记载了祁至安水陆路程:从祁县至泽州(今山西晋城),共行7日,陆路计580里;从泽州行至赊旗镇(今河南社旗)共行l1日,陆路计775里;从赊旗镇走水路到樊(今湖北襄樊)计水路345里;再从樊至汉口,水路计1215里;从汉口至益阳,计水路840里;从益阳至边江(安化境内)计水路255里;或不走汉口而由樊至常德,由常德再至益阳,计水路340里,再由益阳至边江抵安化境。以上陆路行程总计1355里,水路近三千里。若再从安化办茶后返回,经山西至张家口,再由张家口运至恰克图,往返行程万余里。


安化“官茶”和万里茶道


据《明史食货志》载,万历13年(公元1585年)朝廷以茶向西北游牧民族交换战马,只有汉中、保宁茶,而湖茶值贱,商人纷纷私自越境贩卖。万历23年,御史李楠请禁湖茶,说湖茶的出现对于实施茶法和茶马政策两不利,应当禁止。另一位御史徐侨则说,汉川茶少而贵,湖南茶多而便宜。湖茶之行,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而厚,更适于酥酪消化,对于边民有利。户部采取了折衷的办法,以汉茶为主,湖茶为辅。商人领引贩茶,先指定采购汉茶,其次才轮到湖茶。汉中引茶不足,补引湖茶。自此,湖茶正式定为官茶。湖茶后来逐渐取代汉茶的地位,成为主要的官茶。前面所提到的湖茶,历史上一般指安化茶。


清代和明代一样。康熙以前,都销售湖广黑茶。康熙51年(1712年),茶商呈请赴浙江采买,运内地销售。议定每10引中,浙茶占9湖茶占1。但到雍正时期(1723年至1735年),西北官茶全部为湖茶所替代。


据清代和民国的文献记载,安化黑茶运往陕西泾阳压制茯茶砖(即由政府统制统销的“官茶”),发往兰州。兰州茶商分官茶商与散茶商,官茶商为运销茯茶之官商。散茶商即零售商,销售安化的天尖、贡尖、绿茶、香片等散茶和细茶。茯茶经益(阳)兰(州)线、安(化)兰(州)线等抵兰州后,走甘青线至西宁,走兰猩(指猩猩狭)线至哈密、乌鲁木齐、吐鲁番(冬天走天山南麓,夏天走天山北麓),或经奇台至乌鲁木齐,走兰拉线销甘肃西南部及藏区,走兰宁线至宁夏。


作为边茶的大宗之一,安化千两茶至迟在咸丰年间已经创制。其销售路径,与青砖茶一样,自产地集中汉口,由东口(张家口)出关,自汉口由平汉铁路转平绥线到呼和浩特,一销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一转包头销往宁夏。


历史上的茯砖茶和千两茶,都由张家口出关销售蒙古和俄国,也有一小部分经新疆哈密、吐鲁番出境销苏俄。


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俄国政府和私商组织商队,从张家口、外蒙古等地采买我国的茶叶运回供民众食用,但须有护照,而且清政府对入境人数及出境茶叶数量均有限制,所有贸易有限。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恰克图辟为中俄贸易市场,一地两城,俄方称恰克图,中方称“买卖城”,两城毗邻,相距百余米,以木栅栏相隔。以恰克图市场的出现为起始,一条从中国南方茶叶产区迤逦至俄国圣彼得堡的商道诞生了。这条连接中蒙俄、沟通欧亚大陆的商道以茶叶为主要商品,鼎盛时茶叶的交易量占到恰克图贸易总量的90%左右,后人称之为万里茶道。


边销茶对肉食民族、高寒高纬度地区人民的生活有特殊作用,这些地方高脂肪高能量的饮食,燥热不易分解,边茶既能分解油脂,促进消化,又能祛除燥热,补充维生素。万里茶道开通后,中国砖茶,包括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在俄国和中、西亚地区,培养了庞大而固定的消费群,尤其是在以肉奶为食的草原游牧民族和西北利亚高寒地带,到了一日不可无茶的地步。茶叶的销售带来了茶道沿线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更带来了西北利亚地区的开发和人口的增长。嘉庆五年(1800年)由恰克图输出的茶叶一项,即达2799900俄磅(1俄磅等于0.342公斤),约值280万卢布。较乾隆时大增。至嘉庆24年输俄茶叶即高达67000箱,约合500万英磅。当时恰克图市场的茶叶价格是:上品茶每磅2卢布,中品1卢布,下品47戈比。若输出之茶按中品计算,中国人收可达500万卢布至600万卢布。日本人佐伯富在《清代的山西商人与内蒙古》记载:“1839年,俄茶商在恰克图市场以700万卢布购得的茶叶,到下哥罗德市市场上买得1800万卢布。”茶叶交易带来的巨额利润和税收,极大地促进俄罗斯近代的“西化”和图强。


中国茶由各处运往张家口,后改用骆驼运至恰克图。通常商队有200至300匹骆驼,每匹驮四箱茶叶,每箱重约16普特(1普特约等于16.38公斤),平均每小时走2.5英里(1英里约等于1.62公里),每日行25英里。最初,所有茶叶都由沙俄政府的商队运至俄国。见茶叶有利可图,沙皇竟组织私人商队经营茶叶。俄商在恰克图收买茶叶,华茶遂大宗输俄。1820年,输入华茶100000普特。道光12年(1832)年,输入千两茶8万余支,合6461000磅。1861年,俄国茶商在汉口设立砖茶厂,改进砖茶压制办法,统制销蒙古的砖茶。安化茶多有运至武汉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输入华茶平均每年超过5000吨。以1915年为最多,达7032吨,占我国输出总额的68.24%。此时亦为安化红茶和黑茶大销之时,同为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衰落之回光返照。


近代安化茶叶的外销


1871年编纂的《安化县志》记载,太平军占据九江,福建红茶无法运达汉口,广东商人取道湘潭抵安化境倡制红茶收买,畅行西洋。并说“方红茶之初兴也,打包封箱,客有昌称武夷茶以求售者。熟知清香厚昧,安化固十倍武夷,以致西洋等处无安化字号不买”。这才有1915年安化红茶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夺得金质奖章。


自1854年倡制红茶后,安化茶业在短短二十年间即进入兴盛时期,1875—1886年从广州、上海、汉口等口岸及通过恰克图输出红茶,每年达35万—40万箱(10580吨—12000吨),约占全国茶叶总出口量的12.1%。最高年份为1886年,安化输出红茶12096吨,其中包括以安化字号出口的新化全部和桃源、益阳、溆浦等地所产6万关担(合3629吨)。当年安化实产红茶8467吨,连同黑茶513吨、青茶20吨及本地市场消耗的80吨,总产量达到9080吨,为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清光绪28年(1902年)以后,安化红茶集中由汉口出口,1915年仍达21万余担(10500多吨)。汉口市场的安化红茶,每担(合今约60公斤)价格合白银60—80两,茶商获利丰厚。1893年后,安化红茶外销逐渐下降,1915年出现一个小高峰,以后就江河日下了。


1820年前安化年产黑茶7.2万—8万担。最盛时期,年产销2000引(折合15万担,8952吨)。1873年,左宗棠在西北改票代引,1875年发行第一案票,晋、陕等地茶商凭票到安化采办黑茶,计73540担(合4386吨)。至1882年才发行第二案,以后每三年发票一次,安化年均输出黑茶8600担(合513吨)。1917年10月11日《大公报》转载《安化县署茶业调查报告》的数字:“(安化)丁酉年(1917年)产红茶12万箱(每箱重约30公斤),黑茶(花卷)2万卷,引茶800票(每票2400公斤)。”以上折合共116900担(6971吨)。说明在清末民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安化产茶常年保持在6000—9000吨,其中出口形成了强劲拉力。


1937年至1939年,为应抗日战争之需,.5亿美元,中方以农矿产品抵偿。1938年至1941年共供应苏方茶叶折扣款1426万美元,其中安化茶叶达到5444吨,占湖南省供茶总量的59%以上。此一时期,作为官营的国有企业中国茶叶公司,积极开辟和发展外销(对美英)、苏销、侨俏(东南亚)、边销与内销市场,茯砖茶和产自安化的花卷、黑茶砖、小京砖、香片、工夫红茶、青茶、绿茶等销往了世界各地。


根据民国34年(1945年)出版的《财政年鉴续编》,1938年至1942年内地发往香港、上海、哈密销苏茶叶有茯茶砖、红茶砖、青茶砖和洒面茶、工夫红茶、老青茶等。1938年初至1938年11月1日,经兰州外销茯茶砖68000片,价值966288美元;工夫红茶、绿茶和香片等24000担,价值139373美元;红茶砖、青茶砖253165箱,价值1068238美元。其中茯茶砖全部采用安化黑毛茶(引包)原料,由陕西泾阳运往兰州。1938年起,茯茶砖由泾阳运往哈密或猩猩峡,再销住前苏联,至1942年共交货268000片,货值约68万美元。此外,1940年至1942年,中茶公司安排安化砖茶厂压制向俄销售的黑茶砖20000片共重4万公斤。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评论  别忘了点赞支持喔!

 文:娴茗天使编辑整理。

 图: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联系授权,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