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古人这么奇葩喝茶方法,让我质疑人生,感觉那么多年的茶白喝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这几天各类新茶已经陆续上市

春天喝茶看书,绝对惬意万分

不过喝茶也是一门大学问

很多人还会特意去报一个茶艺班

毕竟除了要学会喝茶、品茶之外

最好还能在喝茶时说出点门道

 

 

茶叶相传源由神农氏发现

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




不过茶叶最早是用来当药使用的

人们咀嚼、生吃茶叶用来解毒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人喝茶

 

 

古人喝茶方式和我们也不一样

两汉至唐代的初期

当时流行的吃法是“粥茶法”

在茶里放上葱姜、橘皮,盐等

甚至是和米饭菜叶混在一起吃

 

 

 

而且唐代以前喝茶并不流行

喝茶也不算一件很高雅的事情

晋朝的王濛官至司徒长史

他酷爱喝茶,一日多达数次

有客人来强迫客人一起喝茶

当时大部分的贵族都很不习惯

每次去王濛家的时候都很害怕

并且戏称为“今天要遭水灾”



 

 


中唐之后,茶叶已经非常流行

成为了平民百姓常用的饮料

 


而且此时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

那就是写了《茶经》的茶圣陆羽

他对古人的喝茶方式表示很鄙视

在之前基础上改造,提倡煎茶法

将水煮沸之后倒入茶末搅动

用盐调味后再倒进碗中引用

 


 

(陆羽茶宠)

 

煎茶法需要在水第二沸时加入茶末

因此碾茶的工具就显得很重要

各种金器、银器都被用于碾茶

现在还成为了重要的收藏品类


(唐代鎏金云纹茶碾)

 

此外制茶的工艺也比较复杂

根据茶圣陆羽《茶经》的记载

唐代制茶有以下七道工序:

采、蒸、捣、拍、焙、穿、

所以在唐代喝茶还真的很麻烦!

 

(明代丁云鹏所绘的《卢仝煮茶图》 

 

到了宋朝,喝茶已经极度流行

当时各大城市里的茶店非常多

茶楼成为了大家聚会扯淡的场所

像《水浒传》中的王婆就是开茶楼的



宋朝开始流行“点茶”的方法

即将茶叶饼碾成粉末放在碗中

等水煮沸之后直接冲进碗内

但是茶叶末和水需要交融在一起

就需要一样神器的工具—“茶筅”

 


  

用茶筅拼命打击冲泡好的茶汤

这样茶汤就会慢慢出现泡沫(沫饽)

点茶法特别重视点汤的技巧性

水流通顺、水量适度、落水准确

才能充分的发挥末茶的特点


 

每到清明时节新茶一出来

文人雅士就聚在一起互相斗茶

茶的好坏以沫饽出现是否快

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


 

首先看茶汤的色泽是否鲜白

纯白者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

茶的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

茶汤纯白说明采茶肥嫩,制作精良

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

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

色泛黄说明茶叶采制不及时

色泛红则说明烘焙过了火候



次看茶汤是否有留有水痕

如果点茶、点汤、击打都恰到好处

那么茶汤就可以“紧咬”杯沿不散

反之汤花就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

汤与盏接触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

 


由于这种斗茶法需要检验水痕

因此喝茶的器皿就非常的重要

蔡襄就曾提出“茶色白,宜黑盏”

外观亮黑的建盏在宋代很流行

其中的兔毫盏、油滴盏非常名贵

 


 (建州兔毫盏)


此外江西的吉州窑也很有名

宋徽宗就很喜欢吉州窑造烧的茶具


(吉州窑黑釉木叶天目茶盏)

 

这种喝茶方式也直接影响了日本

日本茶道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兴起

至今还是他们吹牛逼的一大资本

 

 

由于宋代喝茶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最受欢迎的茶叶品种也随之改变

由唐代非常流行的湖州、宜兴紫笋茶

变成了福建建安的“北苑茶”

用北苑茶制作成的龙团、凤团

有“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的说法

 

(龙团凤饼茶样图)

 

宋仁宗时期的蔡襄制成“小龙团”

一斤茶叶价值高达黄金二两

而宋徽宗时期的“龙团胜雪”茶

每一饼的价值也在四万钱以上

这么名贵的北苑茶自然就成了贡茶

皇帝经常赏赐大臣以表示重视

 


有一次宋仁宗在祭祀完天地之后

把一饼小龙团赏赐给欧阳修等八人

按照当时20饼为一斤的基本制法

一饼茶才0.05斤,分给8个人

即便是这样大家也都舍不得喝

有客人来了就拿出来欣赏一下

然后又郑重的收回去藏起来!


 

到了元代后期,喝散茶逐渐兴起

即将茶叶采摘烘干后直接冲泡

不需要添加香料或者压饼、碾末

作为穷屌丝出生的明朝皇帝朱元璋

非常看不惯斗茶取乐的奢侈生活

于是干脆直接下令取消龙团的制作

逐渐由“吃茶”变成了“泡茶”

 


这种喝茶方式刚开始流行的时候

被很多人视为最低端的喝法

不过冲泡法相对比较简单

而且能够保持茶叶天然的味道

因此一直沿袭使用到了现在



这种泡茶的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而且能够保持茶叶天然的味道

因此一直沿袭使用到了现在

品茶在今天依然是一件很流行的事

文人雅集、甚至是很多生意

都是在茶室当中品茶交流完成的

 

 

个人觉得喝茶最主要的还是意境

一个清幽的环境,三五知己好友

一边喝茶,一边闲聊,很快乐

能够让自己的节奏瞬间慢下来

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不过这里就有一个问题

 

 

很多人都很重视喝茶的仪式感

其实喝茶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远比古人要快

没有必要完全都学古人的方法

就像喝绿茶的就是它的鲜美

完全可以用高深的玻璃杯冲泡

不仅可以欣赏茶叶的青翠欲滴

而且还能让香气在杯中萦绕

 

 

不过不管什么样的喝茶方式

想要喝茶喝出品质、喝出逼格

有三大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古人非常看重泡茶水的品质好坏

水质要活、清、轻;水味要甘、冽

才能充分与茶叶融为一体,口感绝佳

泡茶的水以山泉为上上品

如虎跑泉、趵突泉、惠山泉等等

可以充分的发挥茶叶的口感品质

 


 此外,古人也很看重水的温度

不同的茶叶、不同的冲泡方式

所需要的水的温度也各不相同

像宋代点茶的水和明清时就不一样

宋人喝茶往往用接近沸腾的水冲泡




而在茶壶中冲泡茶叶就不一样

必须要用“五沸之水”冲泡



 

 

好的茶叶不仅新鲜、色泽好

而且冲泡之后型好、能够回甘

每一种茶叶的味道各不相同

有些品茶高手能便别细微的差异

如宋代的蔡襄就是一代品茶高手

有一次某官员请他品尝“小龙团”

家童端上茶,蔡襄喝了一口便说:

“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

一问之后,家童果然坦白

来不及碾制“小龙团”,加了大团茶

 

 

 

好的器皿大小适中,造型别致

出水好,容积大小合适

能够充分发挥茶叶和水的特性

不会闷坏茶叶、不会遮盖味道



就像下面这两把漂亮的紫砂壶



采用经典的“雅趣”和“西施”样式

精选上好的宜兴紫泥和朱泥,做工精细

手感细腻,透气性强,包浆速度快

出水线绝佳,隔热效果超好

泡茶后茶香弥久,沁人心脾

绝对值得爱茶和爱壶人士的拥有!



怎么样?是不是很心动呢?

这一次,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打磨出了这两款经典壶形

明天(周五)下午17:00准时预售

数量有限,各自限量仅售50把

具体详情请关注我们明天的文章

还会有多小惊喜哦!


本期推荐书目:《大观茶论》、《茶叶大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紫砂壶全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