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清明 | 万物此时最清明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气清景明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三月天的春意是朦胧的,是初睡醒的模样,四月清明至,春意猛的透亮起来。


《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古人对“清明”的解释是——清淡明智。清明借的一丝春风和一缕阳光,不沾染冬的寒和夏的闷,确是让人洁而明。


此时的春最为明朗,而人和动物最为清醒,清眀风过,将春日慵懒一扫而过,春天的朦胧之意也慢慢吹散。



上清下明

 

“清明三侯”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大空清而大地明。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三候虹始见。

 

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桐树开花,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出现彩虹了。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此时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寒食、上巳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具有节气和节日两重意义的节气。

 

清明节融汇了两个古老的节日,一个是寒食节,一个是上巳节,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而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则多余上巳节有关。

 


寒食节: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寒食节起源是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诚之志,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有凄风苦雨,以断火、冷灶为气氛。早时民俗中的断火三日,其实是为了清灶,以新火换旧火。三天不用火,吃冷食以清理肠胃。


《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蜡祭。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上巳节: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写三月三盛况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在后期,人们可以常用兰草点水洗身或用柳条沾水点头或沾花瓣的水以祈福之用。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伤春梦雨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提及清明的雨,第一想到的便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冯延巳也写过清明雨,“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一句惊残好梦无寻处,让我泪目,故人且去了,只能梦中相见,无耐一场清明雨凉醒梦中人。


清明的雨是来衬情的,湿了枝头,湿了梨花,湿了鸟鸣,湿了眼眶。坟前碑文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思念和凄凉,几时能相逢,休说欲断魂,几家枯冢,几人沉重。



喜欢一个乐队,主唱是广州开酒馆的中年男人,他们写过一首名为“清明”的歌。歌曲首发时他说“清明,大家觉得是一个节日,但是其实,我想点的一束香火,不是一家一世的香火,是华夏传承神州子弟的香火。我想为整个神州点一束香火,重新和我们祖宗,和他们气脉相接,这是我心里的清明。”


在天朗气清的日子里,孔老夫子有云“浴乎沂,风乎舞雩”,王羲之有写“曲水流觞”,李白更是唱道“烟花三月”,其实除去仰观宇宙之大,游目骋怀,人一生所能看得的清明,也不外乎风中的故里,雨中的思念罢了。


我们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他们是比诗篇还要美丽的传承。从古至今千年的传承,是独属于我们华夏子孙的,是思家游子的念想和牵挂。清明并不仅是祭祀逝者的节日,更是活着的人追根问祖、踏青赏花的美好节日。




作者:离苏丨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 本期编辑✎离苏

•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看完文章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

最下方可以留言


点这里,找茶找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