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古往今来 都在桌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开展四天,往常接待了许多客人,

有专门打飞的从外地到成都的初识之人;

有国内知名博物馆长前辈,带来自家农庄种的大西瓜探班;

有一口气预定了十几件展品的爱家;

更多的,是进来了,就呆着不想走的人。


他们想知道,

往常的展台之上,

那一尺布,一盏杯,一只碗的身上,

有多少值得玩味的故事。



先说空间

来自四川的竹。一千多根,形色各异,疏密有致,

形成了往常空间的视网膜,对看自然。



浙江的蔺草席。

汉唐时期就是中国寻常人家家中的铺陈。

淡雅草香,柔软触感,

传递着一种历久弥新的日常的美。



江西宜春的夏布。

往常招牌和内场用到的大量的夏布,

其历史可追溯到夏商,而流传到今天,

只有遥远乡村里的织布老人才懂得如何制作了,

并且依靠日渐衰减的日本韩国订单为生。

我们不只是早已忘记,

对美的认知和使用,我们的确慢了一步。



山东滨州的蒲团。也是寻常的物件,躺在角落里,在客人的身下,草香的味道和蔺草席

一起,混合成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依赖。



空间的奥秘首先是空,只有空才能让人安静地感受。墙壁,地面,石子,湖,世界,宇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如果堆得满满当当,人心,就走不进来了。

而往常依靠上述的那些东西,

完成了对人的初次接待。



展台的铺陈

大家的关注力都在展品上,

而忽略了展台上的两块布。

尤其是黑色的莨绸。

古法染制,完全纯手工。

以桑蚕丝为原料织成白坯绸,以薯莨的汁液浸染,日出前将布面涂抹广东当地独特的无

污染小河塘泥,薯莨汁与塘泥相互渗透交融,莨绸的油润的光泽也逐渐显现。

反复几十次工序,耗时半年。

正反异色的莨绸,

黑色一面微闪光泽,啡色一面如陶似瓦。

人从土地上获取生命的所需,同时把剩余的能量回归自然,而莨绸也只能诞生在这样一

个天人和谐的环境中。世界上,还暂时没有发现有第二个地方能够生产莨绸。




主茶席





安田猛

不可预见的未知之美

用心看,就可以看见青白釉流动成湖的质感;

杯口稍加外翻,与唇口形成自然默契的弧度;

白金与瓷的际遇,蕴含着一辈子的专业修养;

拉坯过程中的写意,是50多年的专业使然。

……



世人的赞美与簇拥,

这个叫安田猛的老头已经不关心了,

在景德镇一个叫红房子的工作室内,

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在屋外叩门,



而屋内,

只有高岭土与青白釉撞击,流动,交融,

最后和解成一件件看似随意的器物。

可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化境”吧。



纯手工打造银茶勺

特别感谢青年艺术家瑞连和她的藏家朋友,

当他们 看了策展人发来的茶席照片,

欣然将私藏银勺相借,成全了这场大师与青年,现代与古意的完美对话。




赵梦

现代视角下的古意之美

赵梦老师。又一位有国际影响力的前辈,却没有一点架子,

策展人拜访他,他觉得有缘,一聊便是一天。

他的人文石香炉,取意于古画,又用现代的视角审视。

把石头本身的精神力量,变成人通往自然的门户。

人总是渺小的,他的石头给了你反思,

或冥想的机会,

也扩展了情绪所能到达的边界,

而在这个场域之内,只见人心,不见纷繁。




往常对这件作品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再次创作。





汪泓

“天做一半,我做一半”的和谐之美

因为喜欢喝茶,而又遇不到喜欢的茶器。就自己做了。

让茶器中不光看到茶,还看到更多的内涵。

自然留下的刻痕,时间留下的残缺,都是美。

最大限度保留它们,然后用自己的阅历,审美,和意志稍加修饰。

便是众人手中惊叹的物件。

他决定了一只怪葫芦或竹子的命运。

也决定了人和自然最佳的相处方式。



结语


每一组茶席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大师的通透随意,艺术家的天马行空。

往常以尊重,学习的态度,

将他们的作品呈现在一起,

凝合成为我们认为的东方美学。



未来,往常更愿意成为一座桥梁,

搭建东西,贯通古今,连接大师与寻常百姓,

只为让丢失已久的东方的美,

在桥上自由地来去。




关注往常公众号
并回复「手心的温度」
即可获得「手心的温度——17位艺术家手作茶器展」
电子门票一张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