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亚马逊中国,不懂中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视频封面改革开放带给中国巨大的变化,一个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经历的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40年就经历了。

一、亚马逊中国,不懂中国!

亚马逊选择进入中国时,当当可以说是国内最大的电商企业,位于行业第二的是雷军、陈年创办的卓越网。

2004年,卓越网启动第四轮融资时,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网。

2006年10月1日,在没有任何过渡的情况下,亚马逊对当时的卓越网进行大刀阔斧改版,版面风格完全效仿亚马逊,采取全球统一的模式,据说是要节约成本,但却没有把名字一起改了。

2007年,卓越网更名为“卓越亚马逊”;2011年正式升级为“亚马逊中国”。

2004年,亚马逊入驻中国之时,淘宝网上线刚满一年,其创始人马云还在C2C市场与国外电商巨头eBay易趣鏖战。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事业也才刚刚起步,京东还只是中关村的“京东多媒体网”,尚未更名为“京东商城”,三年之后才拿到第一笔投资。

亚马逊占据优势的时间并不长。

在2008年,亚马逊的高峰期曾占有15.8%的市场份额。

随后几年,淘宝、京东等中国本土电商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成长,价格战、“造节”运动接踵而来。

亚马逊市场份额逐年下跌,从2012年到2018年,分别为:2.30%、2.70%、1.50%、1.20%、1.30%、0.80%、0.60%。

从2005年开始,漫长的15年之后,2019年4月18日亚马逊中国宣布,7月18日起停止电商服务。

据路透社的报道,亚马逊从7月18日起将不再运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并停止向商户提供服务,Kindle、云计算服务AWS业务将得到保留。

截止2019年5月7日收盘,亚马逊市值9457亿美元,约相当于两个阿里巴巴。

二、巨头“游走”,不是水土不服那么简单

中国的电商市场,一直以来都是让人意味深长。

闯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互联网巨头,头顶上似乎总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在保持企业文化的同时,将其优势资源对接中国本土市场。

多年来,来华的非互联网行业跨国企业,很多企业都活得很好:比如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奔驰、宝马、通用……

而那些离开中国的大多是互联网公司,比如雅虎、ebay易趣、谷歌、优步、亚马逊……

雅虎早在1998年就进入中国,1999年中国雅虎网上线,当时中国三大门户搜狐、网易和新浪已成气候,中国雅虎份额未能追平三大门户,但也成为主流网站。

雅虎中国门户业务一直追不上本土门户,在搜索上很快被百度追上来。2013年雅虎资讯、社区和邮箱等服务陆续关闭,2015年雅虎中国研发中心宣告关闭,雅虎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2002年,C2C电商始祖eBay正式杀入中国,收购中国本土玩家易趣,更名为eBay易趣,推出eBay.cn,一度占据中国95%的市场份额,从时间点来看,eBay易趣占据先机。

2003年夏天,马云对标eBay易趣,推出淘宝。只用了三年时间,eBay易趣就彻底败给了淘宝。

巨头是怎么成为巨头的?

PayPal、微软、Facebook、优步、推特,这些全世界最有影响力最突出的公司有一些共同点。

这几家公司在很多方面都非常不一样,但是有一项属性定义了它们,并且是它们取得成功背后的基础。

这个属性就是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在《网络产业经济学》中提出的。在具有网络效应的产业中,“先下手为强”和“赢家通吃”是市场竞争的重要特征。

当网络效应存在时,如果没有人使用该网络产品,那么它就没有价值,于是也没有人想用它。

如果有足够的使用者,那么它就会有价值,因此会有更多的使用者,它也就会更有价值。因此网络效应引发了正反馈。

很少有巨头是通过付费获客成长起来的,因为成本很高。随着市场饱和,CAC (用户获取成本)更会进一步上升。

而对于拥有网络效应的公司来说,情况刚好相反,随着网络的不断延展,所有参与者都能受益,CAC (用户获取成本)保持不变,甚至可能会下降。

亚马逊最初的买家和卖家不太愿意使用这个平台,因为当时亚马逊充其量只是个网上书店。

但是后来,它慢慢成长为一个巨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的年销售额开始突破百亿美元,全球各地的卖家争先恐后地使用亚马逊。而它不需要为此付一分钱。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