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发现 春日茶香最风华!看重庆耐温200℃的“铁砂掌”如何炒出顶级绿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59岁的陈树福已经有40多年的制茶经验了,他是重庆茶业集团的一名员工,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南茶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陈树福的手掌宽厚,掌心和手指长满又厚又硬的老茧,被人戏称为“铁砂掌”。每次炒茶,“铁砂掌”就在200多℃的锅里翻飞:抓起烫手的茶叶摇晃,让茶叶均匀散开落回锅里……这套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炒出顶级的绿茶。一位法国小伙迷恋这项技艺,学习时手被烫伤也停不下来……


陈树福从小就在巴南区二圣镇长大,“我家的附近就有很多野生的茶树,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采茶,学习制茶技艺。”陈树福回忆到,“家里来个亲戚朋友,都会带点茶回去。”就这样,陈树褔从小就学会了采茶、制茶。


1985年,陈树福进入了二圣茶厂(今重茶集团前身),厂里的蓝色工作服,一穿就是30多年。那时,即茶厂也全是手工制茶,炒茶就用一口普通的大铁锅,放在烧柴的灶上操作。“温度是最难掌握的,”陈树福谈到,“温度如果控制不好,比如柴火太旺,温度很快升高,茶立即就毁了。”


每到春天采茶的季节,茶厂车间里场面非常壮观:几十位制茶师傅,一人架一口锅,一字排开,每天加班加点制茶。将1斤鲜叶加工成2两茶,需要至少一小时。也就是说,一位熟练的师傅不吃不喝连续工作10小时,也只能生产2斤茶叶。


日复一日的制茶,让陈树福的手艺越来越精湛。在茶厂内,大家都公认陈树福做的茶好,外观和味道都无可挑剔。40年来,陈树福一直在琢磨制茶的工艺,不断的改进。他说制茶的过程并不复杂,就是把新鲜茶叶“炒熟”的过程


炒茶的第一个步骤叫做杀青:用高温去除鲜叶中的水份和青草味,使之能长久的保存。杀青时,陈树福重复着一套比划了半辈子的动作:手掌朝下,将茶叶从锅底抓起,手掌翻过来摇晃,让茶叶均匀散开落回锅里……这时,锅内温度高达200多℃,如皮肤不慎碰到,立即会被烫伤;即使是茶叶也高达70~80℃,一般人碰到就会缩手。陈树福仅靠着手心体验着茶叶的变化,掌控着炒茶的时间。


陈树福那双炒了40多年茶的手,掌心和手指长满了又厚又硬的老茧,被人戏称为“铁砂掌”。“刚开始炒茶肯定感觉烫手,抓着茶就想扔掉,”陈树福说到,“坚持一个月就适应了,最多半年时间,手上就会长出茧。”


陈树福说,杀青讲究“闷抛结合”,闷是指用双手将茶叶按在锅里,可以利用高温蒸汽穿透叶脉内部,但在如此高温之下,多闷几秒钟,茶叶就会过热变黄。这时就要把茶叶向空中抛洒,降温且有利于水分蒸发。随着茶叶与陈树福的掌心一次次的相会,逐渐失去水分,颜色从草绿变成了翠绿。


这时,炒茶就进入了第二个步骤——揉捻。揉捻的目的是让茶叶“出汁”,在冲泡时能充分发挥出香气,让茶汤碧绿。揉捻时机的选择就能看出新手与大师的区别:杀青时除水不充分,茶叶就会被揉捻成茶泥;如果除水太多,茶叶变得很脆,则会被揉成茶粉。


接下来的步骤是理条,目的是让茶的外形变得美观,最后经过干燥,外形匀整、鲜醇爽口的手工绿茶就制作好了。在市场上,陈树福制作的手工茶价格为100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几十个炒茶师傅手工劳作再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加上技术的进步,机器化的生产线逐渐替代了手工制茶。“机器最开始是半自动的,后来慢慢变成全自动,到现在已经是智能化流水线了。”陈树福说起这些,显得有些失落。


“机器做的茶,外观统一,很漂亮,但喝起来口感还是要差一些。”陈树福介绍到,“道理很简单,手工制茶分量少,杀青除水更快,口感更鲜香。”不过,现在有不少人是“用眼睛喝茶”,只注重茶的外形,他们更喜欢机器制的茶。


当机器制茶全面替代手工制茶后,来找陈树福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他开始担心这门手艺会失传。“我以前有个徒弟,机器普及后,他从流水线工人干到了茶厂总监,炒茶的手艺早已忘了。”陈树福有些伤感的说到。他原本想让80后的女儿继承衣钵,但女儿耐不住寂寞,想外出打工。最终,陈树福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转机出现在2012年。这一年,陈树福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南茶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此后,慕名来拜师学艺的人源源不断,甚至还包括一位法国小伙子。“他叫夏飞,学习很认真,炒茶时手还被烫起泡了,”陈树福回忆到,“他学了好几个星期,整个流程都会了,但想要做出好茶,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体会。”


如今,陈树福每年都会收两三个徒弟,不再担心手艺失传。关于徒弟,陈树福只有两点要求,“一是要真心喜欢,二是能吃苦。只要你符合这两点,我就愿意手把手教你。” 


16岁的张体龙来到二圣镇白象山茶园刚半个月,跟着陈树福学习了采茶、选茶、炒茶。“他总是手把手地指导我,很细心。”张体龙说到,“他态度和蔼但要求很高,常常把‘要做就做到极致’挂在嘴边。”


已经59岁的陈树福即将退休,他打算在茶厂继续干下去。“我这辈子都在与茶打交道,不做茶,我也没其他事情做。”陈树福说,“做茶让我感到快乐,我很享受现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也许,名字中的“树福”已经昭示了他此生与茶树剪不断的关系。



重庆大众旅游资讯首席分享平台


主编:刘利   编辑:喻婷婷  

商务合作电话:18523144975   13983752531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