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镇情】武夷山镇·下渠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下渠村


村情简介




下渠村(林业分场)位于武夷山镇东北面,距镇政府7.2公里。全村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284亩,山林15000亩。

下渠以地片命名。相传距今360年前,下渠街为一片荒滩,有夏氏和徐氏从福建崇安来此定居,开垦荒地,并开一小渠引入灌溉。后人为纪念夏徐两氏开垦事业,故称“夏徐”。以后人们又用方言谐音称为“下渠”。


下渠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504户,总人口2054人。下渠村以农业为主,村内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春耕农业有机稻谷种植、七仙山山特种养殖等。

下渠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6人,其中女党员5人。


历史沿革

下渠村,建国前为石塘区下渠乡,建国后为石塘区下渠乡。1954年为下渠初级社,1956年为高级社。1958年程石塘公社下渠大队。1959年划为武夷山综合垦殖场下渠分场。1968年垦殖场体制改变后为下渠大队。1972年垦殖场恢复仍称下渠分场。1998年原国营上饶地区武夷山综合垦殖场撤场建镇后,设下渠村,与国有武夷山林场下渠林业分场合署办公。



各自然村

洋西湾

洋西湾自然村,为从武夷山镇集镇沿车彭线公路下的下渠村第一个自然村。因村庄位于西南山湾边向阳处,故名阳西湾,又名“洋西湾”。1976年大主寺自然村的居民全部迁入该村。洋西湾自然村,分湾外、湾里。湾外有居民88户,348人;湾里有居民49户,263人。村民以赖姓、衷姓为主。


鸡公湾

鸡公湾自然村,因村边山形似公鸡,故名鸡公湾。鸡公湾临近上武高速公路,共有居民33户,130人。村民以杨姓、吴姓为主,少有王姓、刘姓等。


姚家山

家山自然村,正对上武高速公路,共有居民49户,240人。清朝乾隆年间,姚氏从福建泉州来此开族,建村于山坡上,故名姚家山。后吴氏、曾氏、杨氏陆续来此定居,现村民以曾姓、杨姓、吴姓为主。


下渠街(火烧洲、桥头、中街、街头、新建)

下渠街,为下渠村“两委”(林业分场)所在地,依公路而建,全长1公里,共有居民205户,820人(其中火烧洲组56户,216人;桥头组46户,175人;中街34户,109人;新建28户,125人;街头41户,195人)。村民以黄姓、李姓居多。

火烧洲,原名“百福洲”。传说有年闹饥荒,全村人挖野菜度日,有对孤苦婆媳相依为命,媳妇挖来野菜,捡嫩的给婆婆吃,自己吃粗的。不知嫩草中有种“断肠草”有剧毒,婆婆中毒而死。媳妇被以“毒害婆母”罪名告官,后县官查明此事,即刻颁令火烧全洲野草,后人便称此地为“火烧洲”。


潦头

潦头自然村,位于下渠街对面,隔下渠河对望,下渠河与王村河交汇处的西岸。因地处河滩边源,逢雨水期,桐木关、观音关、分水关、温林关四水系汇合之处,积水盛多,故称潦头。潦头自然村,现已荒弃,目前仅有一户罗姓仍居住在潦头。


黄泥芹

黄泥芹自然村,在下渠街街头组对面,共有居民40户,105人。村民以袁姓为主,少有熊姓、叶姓、王姓等。


丁源

丁源自然村,位于黄泥芹自然村后,清初丁氏开族,并企望从此兴旺发源,故称“丁源”。现已搬迁自下渠村下渠街,原村落已荒废,村民以谭姓为主。


大坞口

大坞口自然村,位于下渠村至本镇王村村公路边,共有居民40户,165人。村民以胡姓居多,少有吴姓、杨姓等。



风景名胜

大主寺

深山藏着古寺

这座寺庙在深山籍籍无名,寂寂无闻。但这一座寺庙是出家人修行的理想之所,及户外驴行的好出去。

大殿

从洋西湾出发,一路沿山路爬坡步行,一刻不停,需40分钟。大主寺就坐落在洋西湾自然村的一处山垅顶处,早在70年代前大主寺所在地有一个自然村,因生活不便,村民陆续搬迁至山下洋西湾,山垅上成片的垅田,近10余年已无人耕种,现已荒弃。

传说距今200年前,此处有大主寺,鸡公湾有茅山寺,洋西湾有丰山寺,潦头方家坞有金堂寺,这四个寺,以大主寺为首,下辖其余三寺。大主寺内有地洞,村民朝拜,寺内和尚便讲漂亮民女抱入洞内,一次偶留官人妻女,该官禀告铅山县府,道光六年,县令带领官兵将四个寺内的和尚关进各庙,连人带庙一带烧毁。今唯大主寺遗迹尚存。

从大主寺向下看,成片的垅田已荒弃

据洋西湾村民介绍,大主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因这片垅田野猪多毁害庄稼,洋西湾村民开始募捐重建大主寺(相传此处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有寺庙,名为“大主寺),以寺庙镇守,驱赶野兽,保护农田庄稼,至今已有20余年。

寺庙外景,新漆的油漆

寺庙厨房

寺庙外景


 衷氏祠堂 

这个有特色

衷氏祠堂,位于洋西湾自然村。据衷姓族谱记载,衷家有“二十四担书箱出门”的传说。意思是很多衷家子弟大多考上了秀才,其中一个叫衷化麟的还考取了进士。他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名叫衷化龙,天生一身神力,中了武举人,先后在安庆、苏州、武汉等地做过守备。

数十年前,这里还做过村小学


 上武高速高架桥 

上武高速高架桥,桥高20米,全长770米,横至在姚家山、鸡公湾自然村田畈,较为鲜明地将两个自然村区分开来。


 吴氏老宅 

吴氏老宅,位于姚家山自然村,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150年以上。吴氏老宅木质房屋现已损毁,但建有两个牌坊,“天心三友”、“漱玉凝芳保存完好。

牌坊门前用黑色鹅卵石铺设的铜钱,出门“前(钱)途无量”

内部失过火,已废弃

去探访老宅的路上,有特色的南瓜棚林荫小道


 福寿 

福寿寺,位于黄泥芹自然村,拾阶而上50余步,就能看到建在半坡的寺庙。福寿寺,建于1999年,为下渠村民自发捐助建立,祈求多福多寿。


 丁源 

荒弃的丁源自然村,探寻这里的故事,等你来!


 大坞口老村 

从大坞口自然村末,沿石头铺就的道路而上,就能看到大坞口村落原址。上个世纪90年代,大坞口村民陆续搬迁到山下公路边建新房。现老房屋已无人居住,但村民经常翻日常维护,房屋保存的较好。


新老村落对比


 下渠河 

流贯下渠村的桐木江,下渠人称之为下渠河。下渠河系桐木关、分水关、观音关、温林关、寮竹关河水,河宽100米,河床卵石,流入沙坂石塘汇入信江。到1953年仍有少量渡船来此运输,通往车盘水口。1953年后航道堵塞,至今未通。

火烧洲自然村通往河对岸农田的简易桥

去沙坂村的拱桥,建于1984年


 王村河 

王村河,发源于下渠村东面的本镇王村村温林关、寮竹关,流贯下渠村大坞口自然村,河宽20-15米,粗砂卵石河床,在桥头组汇入下渠河。

大坞口自然村通往河对岸农田的简易桥



主要产业

下渠村,是一个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行政村。

洋西湾田畈

鸡公湾田畈

姚家山田畈

下渠街田畈

潦头田畈

黄泥芹田畈

大坞口田畈

丁源田畈


 水稻种植 

 在家的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要收入来源。

水稻种植,有一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春耕农业有限公司,承包了丁源田畈上的农田,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利用武夷山脉优质的土壤和水源,开辟了有机水稻种植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北纬28的阳光偏爱武夷山脉江西省春耕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有机水稻,现已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获得国家的认可。

  还有一家专业合作社,铅山县武夷泉水稻专业合作社,生产有机水稻。以山泉灌溉,无化肥农药,人工除草,种植纯天然有机大米。


 景观苗木 

铅山县胜辉苗木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4月18日,位于武夷山镇下渠村。充分利用本村油茶林资源优势,从浙江聘请技术师傅,采用“油茶大树换冠嫁接法”,将山茶花苗嫁接在油茶树冠上,培育观赏型茶花大树300余株。其中,在下渠村油茶林中分散培育有50余株;在辽头组建有辽头基地,占地3亩,培育有50余株;在洋西湾建有洋西湾基地,占地5亩,培育有200余株。通过集约管理,平均每株投入3000余元,3-5年内可使原来100元不到的油茶树成为植株形姿优美、叶片浓绿绿而光泽、花形艳丽而缤纷的山茶花大苗,摇身一变成了上万元的景观树,在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特种养殖 

同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七仙山特种养殖基地位于下渠村辽头占地40余亩,饲养着孔雀、火鸡、野猪、豪猪、竹鼠等特种畜禽。这些特种畜禽,除了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福建、浙江等地。


 其他产业 

下渠村有毛竹林7000余亩。毛竹及竹笋收益是村民收入的一大部分。

村民在家从事蜂箱蜂窝架手工加工


其他

 铅山县苏维埃政府第二区区委会 

1932年至1934年,铅山县苏维埃政府第二区区委会设在下渠中街,下渠去王村的小路上。1951年立有“铅山二区苏维埃政府”,至今保留。


 鼓龙包 

在黄泥芹自然村。山上有20米长、数米宽的地带,人走经此处似有击鼓声,故名“鼓龙包”。


撰稿:祝洁颐、林清华

图片:杨    军、祝洁颐

编辑、审核:祝洁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