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文史丨十里甸(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可以订阅哦!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以广陵(扬州)为东都,升海陵县为泰州,析海陵济川镇为泰兴县(随泰州兴起之意),这是最早的泰兴县治所在地,后因坍江,县城南移至延令村(今泰兴镇所在地),初筑土城,设四门,东为寅宾门(后改为镇海门),城外环以濠河,建四桥,东为朝阳桥(今称胜利桥)。朝阳桥向东有一条古路,连接古镇泰兴与黄桥,出镇海门走约十余里,有一甸,俗称官沟,古书载“十里铺”,这是最早的十里甸(非现在的十里甸所在地)所在地。

十里甸,旧名白水荡。甸,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除作为姓氏,另有两层意思,一指城外较远的地方,一指长满青草处。从清《康熙泰兴县志》的记载来看,十里甸,指距泰兴县城十华里、长满青草的地方。至《光绪泰兴县志》表述更为完整:城东十里,十里甸。

十里甸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明时,十里甸是保全乡的一部分,后又被称为“东南隅”。清代,十里甸是泰兴四辖中捕辖的一部分(辖地驻县城)。直至民国时期,说起十里甸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路似蛇,沙如影,肩膀是路供人行(挑担而行);天似灰,风如烟,茶摊独市水是命。”民谣中的“路”,说的是弯弯曲曲的老城黄路,最初是土路,灰尘大;“茶摊”,指的是十里甸第一家商户,李姓茶水铺。

明万历二十五年前,泰兴延令新城向东(实际上是城之东南方向)开新沟,既作漕粮之运河,又为开铺通商所用。新沟两侧,有人在官沟两岸放牧,有人开荒种粮,有人在此割苇卖草,流动商贩也多集于此,或以物换物,或买卖鱼、米、猪、羊、鸡、鸭,移民不断迁居于此,由最初的几户发展成一个小庄台,官沟也因此成了小集市,这便是最初的十里铺(从老城到官沟村的实际距离大约十五里),是官家递信送函的重要驿站。嘉庆十七年,十里铺又增加了戴家堡、席家荡、王家庄、曹家庄(含小曹家庄)、封家庄(大、小封家庄)、姚家庄、李家营(前营、后营)、太平庄。至光绪十一年再增十里甸(今天的十里甸)、张家营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侵略军在十里甸建有炮楼、驻扎了一个小队的日本兵。十里甸终于取代了官沟的地位,成为泰兴东城外的第一个重要集镇。

古时的十里甸地区,民风淳朴、乡野之风诱人,著名的泰兴八景中,就有一景出自十里甸地区,这就是“东郭朝阳”,有诗为证:

紫霞焰焰发天章,落月西城上有光;

苦木此时乌浴海,梧桐何处凤鸣岗。

置身日观思先睹,拭目朝曦欲远翔,

漫倚河桥吟晓色,沙尘弥望转苍凉!

民国前,境内多宗族聚居现象,各宗族皆有祠堂、祖坟地,修有族谱。十里甸地区的张姓人口位居首位,本地古时为张姓集居地之一,据老人传说,十里甸之张姓最早“系出河南清河”,亦有人说“出自山西”,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本地张姓从中原迁进。本地以张姓命名的大庄台有三处:张家坟(现红星村)、张家湾(现十里甸村的一部分)、张家营。笔者系十里甸张姓人,闲时曾翻阅过本族(张姓)家系之类书,发现了不少本族之人所撰之族书,中有多部解述“三凤堂”的,我之祖即出“三凤堂”。张氏三凤堂家规甚严,其族谱训:一曰谨祭祀;二曰孝父母;三曰和兄弟;四曰训子孙;五曰省冗费;六曰禁赌博;七曰戒争讼;八曰积阴德。


文章来源:泰兴历史文化,作者:张明乔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