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胆小勿入!特别是睡觉前千万别手贱!19世纪流行的遗体艺术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明日天气 2015.12.08 星期二 农历十月二十六 阴转晴 11-4℃



导读:把死者的遗体摆成安眠的样子,再缀以几朵玫瑰花,咔嚓一声,从此永世流传——够诡异吧?事实上,这一看似虚构的鬼片情节并非空穴来风,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流行文化。


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 James Horner - More Music From Braveheart



19世纪初,人物肖像画在欧洲风靡一时,社会名流们都愿意花大价钱请画家留住自己或家人的倩影。1839年,由于银版照相术的出现,这项原本属于权贵阶层的活动变得更加平民化。与之同时,遗体艺术摄影(Post-mortem Photography)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更为便宜、快捷的方式,用以纪念他们逝去的挚爱。



尤其是对于那些早年丧子的年轻夫妇来说,他们的孩子来世间惊鸿一撇便匆匆归天,一张死后的相片很可能就是留存后世的唯一纪念了。于是悲伤的父母把自己的爱子精心打扮,拍下他们在缀满鲜花的摇篮里安睡的最后容颜。



考虑到那个时代居高不下的新生儿死亡率,这种行为渐渐流行开来,也就不足为怪了。随着后来摄影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冲印出更多相片的副本,寄给多位亲朋好友。




到19世纪末,遗体艺术摄影甚至成为时尚,对象也从早夭的幼童扩展到故去的成年人。为了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摄影师还会为设法让他们摆出各种造型:抬起他们的一只脚,或是将手臂散淡地搭在椅背上,像在等着喝下午茶似的。



有时候,活着的人还会与他们故去的亲人合影。面对镜头,他们个个面带微笑,那个闭眼的家族成员仿佛只是被快门闪花了眼。甚至于,利用某种支撑,他们还能让死人睁眼,当然,这目光不会太友善。但是对于刚刚遭受了亲人离世打击的人们来说,这样已经弥足珍贵了。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快照技术(Snapshot)的飞速发展和相机的日益普及,从前难以捉摸或说代价高昂的浮光掠影都能轻易留下了,那种“生前连张相也没来得及拍”的遗憾越来越少,“只此一次”的死亡留影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然,也有一些意义重大的“正式纪念肖像”一直延续到了下一个百年。





有木有吓到,感觉喝杯热水压压惊吧!

每日一问


高级数学题:求证:1元=1分

解:因为1元=100分

=10分×10分

=1角×1角

=0.1元×0.1元

=0.01元

=1分

证明完毕。数学老师哭了!因为,毫无破绽。稀里糊涂地钱就没了……请问:这是为什么

点上方大周口关注后,回复“1元”看答案。

加小虫微信,报料周口身边事。大周口的建设需要您的帮助

小虫微信号:123688574

商务合作:15514432520




(长按上图,轻松关注)

周口人的自己的平台 大周口:greatzhoukou

投稿/建议可联系 小虫微信:123688574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